我作为启为创新团队的一员,7月23日,来到了武汉“泥人胡”工作室,了解和学习传统泥塑文化,与泥塑传承人胡作林的交谈后,我才渐渐明白,在这个物质文化纵横的时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外来文化不断进入的时代,传统文化只能在风中摇摇欲坠,无处安放,仿佛再来场大雨,它就要消失了。
图为胡作林老师教授启为创新队员“和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樊汉奇摄
在学习“和泥”的过程中,传承人胡作林表示:“以前有不少的人来学的,但是很多就中途而废,有的学成以后,又觉得工作艰辛赚不到钱而转行,目前我只有两个传承人,有无人来接班才是现在最迫切的问题。目前的年轻人还是太急躁了,不能沉下心思来学习,可能也是想追求名与利了吧。”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传承传统文化,去了解传统文化,这让一些像胡作林老先生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内心忧虑,为非遗文化无法传承而忧心。胡老为泥塑文化劳心劳神,为了其传承所做的是我们没有办法企及的,可他一个人的力量多么微弱呀!传承传统文化也可以有更好的办法呀!传承传统文化并非一个人的事情,也并非一个人可以改变的,它是需要全国人的努力,社会的努力,国家的努力。
不朽的非遗文化
中国这样一个有这丰富历史的泱泱大国,数不尽的传统文化,却依然能让他国将文化抢走,这是为什么!是国人的思想使然,只有看见它的失去才懂得珍惜,那为何当初不好好的爱惜它。只有国家保护传统文化,国人爱护传统文化,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传承。
传承传统文化并非是为了传承而传承,要用心去感受文化的内涵与力量,它能带给我体验不一样的视听盛宴。当我读唐诗宋词之时,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万千思绪;当我写书法之时,可以感受内心的平静;当我听上一曲老腔时,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激情澎湃。就像眼前看到的泥塑,当我仔细塑造它的形象,可以感受到内心的无限自豪。传统文化是有力量的,它可以给这个快节奏的大都市的我们一丝平静,一份安然,一种激情。所以多去了解传统文化,我们就会感受到它的魅力,去传承它。
图为队员和胡作林老师一起将泥巴堆放在泥塑框架上,塑造轮廓。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邹强摄
把握传统文化精髓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思想火炬,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文”的本义是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说,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化”的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引申义为改造、教化、培育等。“文化”合在一起讲,就是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化成”,简言之,即“文化”。也就是说,文化一旦形成,就能发挥“化人”的作用。文化通过纵向影响和横向影响来化人,前者正是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力量。从这个角度说,任何人都要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
所以我们对待老祖宗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习近平同志也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正确方向,采取科学方法,因势利导,深化研究,充分聚集和释放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永恒价值的正能量。
图为队员们与泥塑传承人胡作林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石嘉欢提供那些已经消失在风中无处寻觅的传统文化让人心疼,因此珍惜这现在还在的文化,用心去感受它,不要让它在风中消散,失去了踪迹。只有我们所有人都去真心的传承传统文化,爱惜传统文化,国家保护传统文化,才能让它更好的保存于世,才能一起共赴传统文化的盛宴,享受传统文化的繁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26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