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逃避,留给心一块净土
为安定自己的不安、浮躁的心,确立清晰的规划目标,与同学们组成启为创新团队,7月20日,去进行一次意义非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个暑假,我们来到了湖北武汉百年老街——昙华林,开展“走入深林,体味生活”的活动,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灵魂卸下笨重的躯壳,感受忙碌生活以外的悠然。
我走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雨后的昙华林街道显得格外静谧,可以听到屋檐上钩挂的雨滴砸落地的声音,嗅着爬满青苔的老房子,剥落的油漆,腐朽的木头,空气中散发着青涩的气味,这是历史里的陈旧味道。走着走着便出了神,想起梭罗曾说过,“我愿意深深地扎根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再简单。”这般随心自在,扎根内心的生活,谁又不想体会呢?
远离“喧嚣”不是意味着过着苦行僧的清苦生活,辞去繁忙的工作,放弃沉重的学业,更不是“逃避”。关键是自身对待生活的方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发展生命的热情、真实和意义,平息外部的无休无止的“喧嚣”,回归内在自我。也许是长久以来的“不够”的现状给我留下的深刻影子——不够自信,不够努力…面对外界纷纷扰扰的声音,我需要为心灵留一块净土,不让其它扰乱自己的真实想法。昙华林便是喧嚣城市里的一片净土,它做到了,我相信我也行。
物质和精神物质的失衡
跟随团队,我来到“泥人胡”工作室学习泥塑的传统手工艺艺术品。泥塑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而且它身上所显示的情怀与智慧是中华古老文明的缩影,但现在这种手工艺术品制作正面临没有青年人传承而失传的危险。
国家对传统非遗文化非常重视,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号召更多的青年人大大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但因为现实生活、时代发展所迫,大多数青年人不愿意学习哲学、文学、传统艺术等“无用之学”,更愿意追捧应用型学科,认为这样才能在毕业之后找到一份收入高的工作。过于追求“有用”,而如果所有人都成为实用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那么许多传统手工艺术品制作工艺将会逐渐消逝。
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只想生活”,物质是生活的必需,精神更有淡淡人生味道。过度偏重物质财富积累的价值导向,会使社会缺乏精神文化,拼命地追求那些于提升精神无益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陷入精神空虚的状态。有时看似无用的东西,能存留至今,带给人们的才是宝贵的财富。就如,诗歌,充实着人的精神,让我们脱离庸俗的生活;艺术品,对艺术家而言,是他们的执着追求。虽然这些不足以支撑人们的生活,但往往是这些精神物质能够引领我们告别野蛮和粗俗,丰富内心世界,为我们走向从心之旅,增添一份力量。
放下疲倦,才能更好地迎接生活
在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变更太频繁,信息太繁复,刺激太猛烈,扰动太浩大,强度太凶猛,频率太快。即使是喜悦和财富,如果没有清醒的节制,铺天盖地而来,也会使我们深刻地疲倦。有时应当放慢追名逐利的步伐,多去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不一样的艺术氛围,有利于我们迎接生活。
当道路疲倦的时候就塞车;当办公室疲倦的时候,就推诿和没有效率:当组织者疲倦的时候,就出现混乱和不公;当社会出现疲倦的时候,就冷漠和麻木……
在纸中写下烦恼或期待,装进瓶中,它将封印你所有的小秘密,卸下疲惫的行囊,我们才能走得轻松。行走于昙华林里,放下疲倦,让目光重新敏锐,让步伐恢复敏捷,让天性生长快乐,让手足温暖有力。耳朵能够捕捉到蜻蜓的呼吸,发梢能够感受到眼光的抚摸,微笑能够如鲜橙般耀眼,眼泪能如菩提般仁。宁静便可致远,疲倦考验着我们,折磨着我们;也锤炼着我们,升华着我们。
一天的昙华林之旅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了舒展净化,我们将会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明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26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