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林珊珊)8月11日上午十点,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8级学生林珊珊来到了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继续开展其个人社会实践活动。
这是该社会实践项目进行的第3天,有了前两日的志愿服务经历做基础,今天主要进行的是博物馆文化方面的深入探寻,对馆中藏品进行参观记录,并整理资料。在书写项目策划的前期,林珊珊同学就查阅搜集了大量的相关知识,并且做了前期的调研访问,通过对当地人的访问交流获取了第一手资料。
在博物馆门口可以看到一个解说牌,从中林珊珊同学大致了解了合浦汉文化博物馆背后的文化内涵。合浦作为江河汇聚于海的地方,从入海口南下,可远航南海诸国,借助自北而南贯穿合浦县境的南流江,可经漓江、湘江、珠江水系进入中原水运网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合浦成为水路的交通枢纽,沟通了岭南与西南、岭北及中原,开辟了中原与海外东南亚、南亚交往贸易的水路交通线——海上丝绸之路。合浦县境内已经发掘的数百座汉墓中,每座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从数十件到数百件不等。它们中有陶器、铜器以及金、银、铁、玉、漆等器具,种类齐全,而尤为多见的是大量的琉璃、玛瑙、水晶等舶来品,而这些藏品都陈列于合浦汉代博物馆内。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是专题遗址博物馆,外观仿汉代建筑风格建造,博物馆一楼展列的主要是青铜器皿和陶器,踏进一楼展厅,映入眼帘的是羽纹铜凤灯,由于外形像凤凰,所以叫铜凤灯。铜凤灯以动物油和植物油为燃料,点燃后烟雾顺着喇叭形灯罩进入凤凰腹腔,腹腔装有清水,烟雾经过滤再排出,达到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的效果,这也是最早具有环保理念的灯具。林珊珊同学顺着展柜一路参观记录,了解了馆藏文物的年代、特点、来源,以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有关情况,感受到这里的深厚文化底蕴。
参观完一楼,林珊珊同学前往二楼继续参观。二楼陈列的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一些舶来品。其中最另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该馆的镇馆之宝——波斯陶壶,波斯即现今的伊朗和伊拉克一带,这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也是唯一的一件汉代波斯陶壶,它比扬州出土的隋代波斯陶壶要早了500多年。单看该陶壶的外形和花瓶相差无几,但从它的简介和资料中可以了解到,它在当时并不用于插花。当时出土的时候陶壶器表内壁有碳化的葡萄渣,说明当时有可能是用来装葡萄汁或者是类似于葡萄酒这一类的饮料。仔细观察它的造型是圆腹窄口,还有一个小把柄,这跟我们今天说的红酒的醒酒器也是非常的相像。林珊珊同学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器表颜色并不是中国传统的大红大紫,而是西方人比较喜爱的青绿色。通过文物旁的简介可以了解到,中国的汉代陶壶是没有把手的,而是要双手抱起来,到了唐朝的时候才出现这种带有把手的陶壶,当时叫执壶。2010年考古专家就携带了陶壶的碎片去到了今天的伊朗和伊拉克这一带,与当地陶壶上的成分上的检测对比,发现他们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再次用科学的角度来确定它是来自于波斯帝国。所以说这也是海上丝绸之路过往通商贸易的重要物证。
感慨于波斯陶壶的精美,林珊珊同学的目光又被另一间镇馆之宝所吸引——西汉时期的罗马玻璃碗。玻璃在现今社会可以说是很普遍的材料,玻璃器皿也很常见。但是在汉代,玻璃曾经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物以稀为贵,在当时拥有那么一件玻璃器皿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像这样的汉代罗马玻璃碗,目前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稀少。这件罗马玻璃碗主来自于地中海地区,在合浦出土的玻璃器主要是器皿和装饰件两大类,主要来自东亚、南亚、地中海地区,有些单单一座汉墓出土有上万颗这样的小串珠,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贸易盛况实在是非同一般。
除了波斯陶壶,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里还陈列了不少2000多年前的“海淘”产品,这些产品一一说明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的合浦是多么繁华,这一贸易线路盛况非同一般。
一天的社会实践结束了,走出博物馆,似乎穿越了两千年的时光。期待着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续写明日的灿烂与辉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26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