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至8月15日,以郑州财经学院王修哲老师指导的,由王华荣为队长,陈果,安静达为队员组成的“乡风古韵”暑期实践团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镇展开实践调查,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地区发展,扩大乡镇知名度,进行走访调查,与当地民众进行深入交流,对当地古建筑群进行研究,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文化,并发掘当地文化以及经济价值。
调查活动于8月1日正式展开,三名成员在紫荆关革命纪念馆会合,举行启动仪式,并于当天下午对革命纪念馆所在的清代一条街进行走访,对整条街现存完整的清朝建筑进行了近距离的观览,并与当地居民交谈,了解到本地的旅游旺季一般在清明时期,参观人群百分之九十为荆紫关镇所在的淅川县本地人,属于本地居住人群,而百分之十的参观人群属于远距离游客群体,这一游客群体中,百分之八十是南阳市本地人,百分之二十是南阳市外人员,总体来看,游客群体都是河南省本地人,外省人对于这个小镇的存在还是知之甚少。
在当日对整条街的建筑进行了简略的外部参观,当天阳光晴朗,天空湛蓝,因此清代的古建筑虽难免有些折旧,但是却在这种氛围下显示出不可忽视的神秘魅力,抬头能清晰的看到屋檐反卷处遗留的旧壁画,岁月流逝中,有些色彩被奇妙的保存下来,在白日光下依旧鲜亮明丽,大部分壁画已经褪色,但仍旧能窥见清代遗风。
此次调研对荆紫关镇的遗留建筑做了简单的浏览,其中几处有参观价值的建筑并没有进入,所以小队在本地居民的带领下对这些建筑进行了深入的参观,其中包括山陕会馆,根据居民和管理人员的介绍得知,此处是荆紫关镇最大的游览景区,是一处拥有两百年左右历史的古建筑,入门一眼所见,便是一座完整保存的清代戏楼,在戏楼两旁处分别设有入院通道,能展现出中国建筑的中轴线对称特点,戏楼门大开,似乎还能听见百年前的婉转唱腔,颇有风韵。
院内是传统的古建筑形式,石砖红瓦,两旁的墙壁上雕刻着线条流畅的壁画,并且在两旁的展厅中还保留着一些已经不再使用的传统农业用具和古建筑遗物,能了解以前的农作方式和清代建筑的风格,玻璃柜中封存着触手可及的历史,虽然数量不如大型博物馆,但是却能真切体现出本地的百年特色。
随后在本地居民的带领下,小队去到了当地居民称“一脚踏三省”的湖北,陕西,河南交界点,站在此地,手机上的定位也会随着在边缘界限上的移动而变换,还收到了来自其他两个省区发来的欢迎短信,对本地居民进行访问后发现,原本三省交界处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和建筑差异,连方言也是不同的,后来因为长期的融合所以现在生活在此处的群众说的方言都是相同的,并且建筑风格也没有了很大的差距,都是清一色的平房。
此外还有为了此处特殊地理位置建造的塔楼,小队登顶一览此处风景,天气晴朗,此处依山傍水,成员们也是第一次来到这么神奇的地理交界处,纷纷表示好奇和激动,当地居民也十分友好,主动介绍此处的发展历史,讲解当地风土文化,对成员们提出的问题都一一详细解答。
之后几天成员们早起,在熟悉本地的居民带领下登山,找到了本地一处保留完好并且依旧在运营的寺庙—四山庙,这座寺庙建立在半山腰,从外形上看确实是清代建筑的风格,不过里面很多的设备都已经被现代化,占地面积跟两所民宅的大小一致,成员们也进入庙中浏览,并且虔诚祈福,庙前的广场也十分宽阔,这里有很多锻炼身体的公共设施,因为正值清晨,所以此处还有居民特地登山来进行锻炼,此处还设置了一处“国学学堂”,是本地偶尔进行国学教育的地点,因为当日没有开放,所以卷帘门紧锁,不过在寺庙和山中进行国学讲授,也是当地居民非常支持的活动。
本地非常有特色的地点调研过后,小队开始和更多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到荆紫关镇与大多数普通小镇一样,但是因为此地蕴含的历史文化,所以给居民的生活蒙上一层文雅的色彩,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处的生活节奏也慢悠悠的如同古书,并且因为开发程度不深,所以还维持着最基本的质朴风貌。
本次实地调查中,成员们对荆紫关镇的文化底蕴和开发价值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每个人的收获和感受都很丰富,也因此想将紫荆关宣传出去让更多人知道,相信以后荆紫关的发展会更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30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