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被看见的土地——走访塘下环卫站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赴浙江杭州、温州等地“绽放生态之美,共筑绿色小康”暑期社会实践团瑞安营实践活动(二)
编者按:
7月19日至25日,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瑞安营社会实践团在瑞安全市开展以“从垃圾处理链条看垃圾分类”的活动。作为垃圾转运链上的中心环节,环卫站的工作至关重要。但是身处城市的居民却鲜少知道环卫站的存在,仿佛这里是一片被城市隐藏的土地。为了探寻垃圾处理链条中端的工作,同时也为了寻索环卫工人们最真实的生活,我们将走近这片不常被看见的土地,为城市垃圾分类与处理的链条寻找最真实的印记。
早晨十点,季夏的塘下似乎还在沉睡,伴随滚滚热浪的是一阵阵缄默,街上鲜少有经过的行人。在这宁静中,我们走近了那片唯一发出轰鸣声的土地——塘下环卫站。
不同于我们之前走访的小区的鸟语花香,环卫站首先用一阵阵浓烈的气味来“迎接”了我们,伴随着上午正炽的阳光,一时间让我们有些难以适应。舒缓一阵后,这种不适感倒加重了我们对此地的好奇:在这里居住的人们究竟怎样工作和生活?
这是怎样的地方?
迎接我们的是塘下环卫站的站长,在他引导我们走向用于采访的会议室的途中,我们看到了沿途的环卫站的工人,他们或认真操纵着机器搬运垃圾,或对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好像我们的到来,给他们平静如水的生活,带去了一丝波澜。
会议室朝阳,加之空调临时出现了问题,在闷热的环境中,我们开始了采访。欠佳的采访环境并没有影响站长的受访热情,站长目光炯炯,与我们娓娓道来那些关于环卫站的故事。不同于前端的宣传和收集,也不同于后端颇具科技感的工业处理,环卫站的工作更多是一种单调的重复——从前端集中垃圾,然后转运向终端的垃圾处理公司。但他们的处理压力并不小,塘下镇仅有八个环卫站,150名工作人员,却承担着每日400吨垃圾的转运任务,而瑞安全市一天的垃圾处理量也仅有1700吨,也就是说他们承担了全市近1/4的垃圾转运量。而他们的工具仅仅只是一辆辆载荷300kg甚至更小的老旧垃圾车而已。
他们在做什么?
说到环卫工人的工作与生活时,站长告诉我们每天早上7点前环卫工人就需要将路面上成堆的生活垃圾处理好,完成他们昨晚“缺席”的工作。但由于城市居民随手扔垃圾的情况较为严重,经过短暂的休息后他们8:30就要进行路面保洁,并一直持续到11:30。午后,当整个城市都进入昏沉的睡眠时,他们需要头顶烈日,在烈日的炙烤下13:30就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17:00。而整个过程没有多少趣味性,陪伴他们的只是单调的收集、整理与运输,还有无处躲藏的高温。
工作中的挑战为何?
在谈起目前遇到的困难时,站长也和我们语重心长地分享,由于机器的老化,目前机器的处理效率只有以前的一半,因而不得已只能采取先将收集来的垃圾倾倒在地面上,之后再由机器集中转运,而这也是我们刚到环卫站时闻到的阵阵气味的来源。似乎是来了兴致,站长带我们实地参观了他们处理餐厨垃圾的机器车间,在他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环卫站还承担了一部分处理餐厨垃圾的任务,在机器的转化下,1吨的餐厨垃圾可以转化为150kg肥料。但站长同时也和我们陈明,环卫站的工作只是垃圾分类链条上的小小一环,他们的日常工作大多是负责简单的转运工作,并没有太多复杂的工序。
他们被看见了吗?
“感谢站长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
“不不,应该是我要感谢你们在大热天来我们这儿进行走访。”站长说这话的时候正好一滴汗从脸上流下。
结束环卫站的走访后,我们心中留下更多的不是采访所得的数据,而是一种难以言明的百感交集。身处城市整洁环境中的我们真的很难发现有这样一片远离我们的土地,在其上工作的人们无论酷暑或严寒,日日夜夜重复着单调的工作,还给我们的舒适、温馨和城市缤纷的色彩。环卫站的工作常像一泓静默的水,背后却隐藏着经年累月的忍耐和缄默。何况,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故事,往往被深埋在城市里。他们将自己一点一点埋藏,奉献的却是一个城市的整洁。
合影完准备离开的时候,我们注意到环卫站右侧的工人住房上写着几个小小的白字“向城市美容师致敬”。或许是光线的原因,白字显得格外醒目。这几个字或是外界对他们的赞赏,或是他们单调的工作中对自己的肯定。
化用一句话来说,我们之所以没有看到肮脏,是因为有一群人把肮脏挡在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虽然不常被看见,但城市的斑斓中,处处闪烁着他们的光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33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