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锣一敲鼓,人间繁华尽在这方寸之大的舞台之间。一举手一抬足,历史沧桑、传奇侠义都聚焦在这仅有两掌高的木偶之上。—岱山布袋木偶戏
2020暑期,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人文·力量”|寻历史脉络,行发展之路舟山实践队前往浙江省舟山市 岱山县东沙古镇进行社会实践,深度调研非遗文化,助力古镇旅游经济复苏。岱山布袋木偶戏由宁波传入,之后历史演变,逐渐成为岱山极具有地方风味的非遗文化代表。
与众不同:连台剧
与寻常人们熟知的戏曲演绎方式不同,木偶戏以人偶为台上主角,操偶师与说唱师傅大多时候同为一人,后场配备了弦乐及敲击乐团,根据剧本人物、文戏武戏等需求配备不同的乐器演奏。
岱山木偶戏善演连台剧,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在发展过程中,唱腔逐渐形成了以“二簧”为主,配合其他戏曲声腔、吸取了岱山方言语音、民间流行小调进行唱、白,可以说在一个剧目表演中,根据故事情节灵活运用,九腔十八调纷呈上扬,极大地增强了木偶戏可视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
实践队员采访岱山布袋木偶戏五代传人——王嘉定老师,王老师分享他学习布偶戏的心路历程。“我开始学习木偶戏的时候已经二十多岁了,正好赶上1978年,中央开始倡导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化生活就这样重新开启了…”借着改革的春风,二十几岁的王嘉定被任命为岱山木偶戏戏团的团长。这个临时拉起来的戏班子包括王嘉定在内仅有7个人,他们到舟山各地边演出边学习,把岱山的木偶戏带到了舟山的各个小岛上。
“白天演出,晚上背书,背到夜里十二点,一早就要爬起来准备道具演出,一演出就是三场,每场有三个小时。”王嘉定老先生回忆起过去学艺演出的苦日子时依然是笑眯眯的,似乎把那一段艰难的岁月当作了他口中的戏文故事。“刚开始自己做的时候也很害怕,怕自己做不好,做不像样,但慢慢的也感觉自己做得蛮好了。”1983年,在舟山市木偶戏交流会上,王嘉定表演了《薛丁山与樊梨花》并获得了“优秀演员奖”。
坚守本心 笑对人生
“虽然没有什么大钱,但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吃了这碗饭,也就得坚持下去。现在政府也大力复兴文化,给我们开了演出的工作室。”他表示以往的日子很苦,木偶身上的衣服都是他的妻子帮忙制作,头上或者身上的一些配饰都是他亲手制作。而现在日子渐渐变好,木偶以及衣服之类的都可以购买,省了一大笔力气。说起自己的木偶时,他的眼中有了别样的光芒。采访过程中的王老先生总是笑着积极地应对各种问题,轻描淡写地叙述着自己的“苦日子”。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似乎只有豁达和乐观。当他手握木偶为我们表演木偶戏时,他的语气随着故事里的人物经历起起伏伏悲悲喜喜,而他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跌宕呢?幸运的是,木偶戏一直陪伴着他度过了往日时光以及将来的岁月。老先生表示,岱山布袋木偶戏的传承工作是他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33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