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莹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记“春天家人”志愿者协会
在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民间公益组织的力量不可或缺。为了了解中国民间志愿者团体的发展现状,2020年8月11日,“给我,你的手”暑期实践队第一小组采访了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春天家人”志愿者协会会员杨姗。
协会成立于2015年,现有志愿者330名,业务涵盖助老、助困、助学等多个方面。在长期服务过程中,协会积累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并与当地政府形成了公益合力。
在协会志愿者杨姗看来,“春天家人”发展至今日规模,得益于其“以心交心”的价值理念,体现在服务过程中,便是拒绝“自我感动”,思考服务对象真正的需求而不是想当然地进行服务。比如在帮助残障人士、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时,“春天家人”的志愿者们会提前了解服务对象,避免在沟通过程中触碰服务对象的心灵创痛。当协会真正为百姓做实事时,取得社区信任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便水到渠成。道真县玉溪镇爱老服务站的建立,就是“春天家人”志愿者协会与当地社区良性互动的结果。
除了与服务对象“交心”,协会还格外重视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交心”,以真诚磊落的态度团结每一股公益力量。疫情期间,这一点体现得尤为突出,主要反映在协会的信息公开方面:使用善款时,协会会要求物资供应方开具发票,发放物资时,协会会通过拍照、拍视频的方式记录整个捐赠过程。这些信息都会在“春天家人”公众号平台上公示,保证每一个捐赠人知晓自己的捐款和物资用在何处。
不过,“以心交心”的前提是协会能敏锐捕捉潜在的志愿服务需求,同时具备极强的行动力。这两个特点与协会志愿者关注时事、深入民众的习惯密不可分。正是因为关注时事,所以才能在桐梓县木瓜镇遭遇洪灾时将救灾物资迅速送达;正是因为深入民众,所以才清楚一个村子里有多少孩子需要“助学”。“敏锐”与“迅速”不仅是一个民间志愿者团体保持生命力的诀窍,也是所有志愿服务组织应该遵守的信条。
五年来,“春天家人”志愿者协会正像一剪莹莹烛火,为道真县社会建设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它的成功或许向我们暗示了一种有效的基层治理模式,那就是“民间志愿服务团体+基层政府”。但问题在于,基层的民间志愿服务团体受制于社会经济条件,往往很难生存下去,那么,如何让这“一剪莹莹烛光”最终“骄傲地捧出辉煌”,便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深思的事情。
文字:张博瑾
图片:“春天家人”志愿者协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35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