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乡村旅游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 ——以音寨村为个例

来源: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作者:李薇

乡村旅游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以音寨村为个例

摘要: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尤其在贵州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以其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农业生产及其生态环境等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贵州省贵定县以“金海雪山”为品牌开展乡村旅游的音寨村,一起独特的农业观光形式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开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旅游为音寨村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本文对音寨村的乡村旅游进行梳理,重点将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探讨音寨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乡村 旅游 少数民族 文化振兴

研究背景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五篇”中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和多重价值。”“第七篇”中提到,“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其中,包括:“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传承传统建筑文化,使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融入乡村建设与维护。”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特点,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提供着重要动力。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等内容也逐渐渗透到农村地区,少数民族村寨的民族文化面临着退化甚至是异化的威胁,生态环境在被利用的同时也遭到了实质性地改变。特别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村落众多,但大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生活水平也比较低,乡村旅游给村寨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在给当地的传统文化保护带来巨大的挑战,那么,承载着厚重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民族村寨在旅游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应该建设什么、谁来建设、如何建设呢?本文将以乡村旅游发展为主线,民族村寨的建设为切入点,探讨民族村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寻民族村寨的文化保护与振兴之路。

音寨村特色村寨建设现状

一、村寨概况

1、地理特征

贵定县音寨村位于贵州省贵定县盘江镇南面,地处北纬26°05’-26°36’,东经106°59’-107°21’,总面积1.3平方公里。紧邻贵新高等级公路和国道210主干线,距省会贵阳50公里,车行需要40分钟左右,距县城11公里,车行需10分钟左右,距离盘江匝道口4公里,车行仅需8分钟,较为便利的交通为音寨提供了可进入性条件。音寨村附近有“金海雪山”景区,盘江音寨民族风情休闲观光旅游景区、阳宝山、独木河景区、贵定马坝寨景区等旅游景点。音寨村地势由东向西逐渐倾斜,形成东西高、中间低的解体构造,特点是地势起伏,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70%左右,平均海拔1100m。全年平均气温在16摄氏度左右,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耕地海拔1000-1100米,坝地开阔,地面高差不大,独立成片。粮食作物主产水稻,次产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产油菜,次产蔬菜、水果。全村由音寨、麦董、春风三个自然村寨组成,辖16个村民组,2018年统计时,音寨村共有647户,2577人,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3%。

(图1 贵定县相关旅游景点分布地图)

2、民族文化

布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布依族居民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他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有“中华布依第一寨”之称的音寨村,坐落于观音山下,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具有典型布依风格的村寨,居民以罗姓为主。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曾创制布依文,但未能得到普遍推广。在《永宁州志》中对布依族服饰的描述“男子服饰多青白,妇人衣尚青,以青布蒙髻,长裙细褶,多至二是余幅”,在音寨村的布依族服饰主要以蓝色和青色、黑色为主,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各家也不太相同。音寨村林木植被保存完好,寨头的银杏、古柏高大苍翠,传说始祖罗文硬当年就是看中了寨头的两棵古柏才选择在此地安营扎寨。

每年农历七月初二,音寨村都要举行布依族民族团结月活动。如赛马、斗牛、山歌、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参加群众以黔南州布依族人民为主。活动期间,音寨村民穿着布依族服饰,尤以女性服饰最具有特色。青少年女性喜穿土花布,中年以上的女士喜爱穿深蓝色或青色圆领短衫、长裤,头缠青色头巾,脚穿绣花鞋,胸挂银链绣花围腰,成为音寨村的独特的风景线。音寨布依族的民间文化活动还体现在婚嫁、搬迁等喜庆宴会上,以诗歌为主,在内容上可分为叙事歌、爱情歌、酒歌、山歌等。搬迁时,对歌两边人都抬着系着红布结的竹竿,恭贺主人家的乔迁之喜;在丧葬时唱叙事歌,一般是悼念和歌颂人的一生。唱山歌时多用布依族语言演唱。

3、民居建筑

音寨建于明朝,清代中叶后成为布依族聚居地。整个寨子坐南向北, 依山面水, 聚群而居, 寨内外古树参天, 寨前田野纵横, 河溪环绕, 平桥和拱桥横跨河流。当地民居建筑因受地形限制, 村民们充分结合了山地条件, 适应山地坡度、地貌特点, 顺势而为来组织建筑。建筑风格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瓦房小院、三开间二层结构, 这样的布局较为奇巧自由、简洁朴素、灵活多变、独具特色。部分村舍规模大小不一, 类型多样, 承载着布依族的历史记忆, 体现着布依族的文化基因。

4、社区文化

历史上布依族多以同宗同姓者组成一个自然村寨。布依族每一户住宅的建筑在村寨中既是单独的个体家庭,又是宗族内建筑群落的组成部分,这些与宗教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在改土归流以前,村寨中很少有其他民族的居住,同村的人,不仅民族相同,而且大都是同姓或以一个姓氏为主体聚族而居,其中虽有少量其他姓氏,但皆因亲戚关系而迁入。事实上,村寨都是建立在血统亲属关系上的,同寨人或为本家,或为亲戚,无亲无故的人是没有的。同一家族的人,通过祭祖坟、续家谱、建祠堂,以及每年三月三日祭山神、寨神,土地神,向全体成员续谱等,把寨民们从思想感情上联系起来,通过彼此之间的帮助,继承族中绝嗣人遗产等活动把大家团结起来,并通过族长、寨老以多种多样的民主形式把大家组织起来。教化子孙后代要恪守奉公,遵纪守法,如有发生各种违反家族或国家规定的行为,由族中选出的头人代为处罚。可见在清朝布依族地区族群内部就已形成了一定的规范来约束各种不良行为,并通过碑刻这一形式展现出来。

对家训、族规的宣传贯彻,是布依族村寨在节日中经常开展的活动,目的是纯化族风,防止子女们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气。家训主要有“摆古”、编唱民歌和使用谚语等形式。“摆古”主要是通过叙述祖先的功德伟业和唱古歌等形式,将古老的布依族文化传承下去,以启发后人,其中渗透着“以和为美”的思想,这是布依族村寨时代和谐安宁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旅游发展现状

1、以“金海雪山”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根据音寨村独特的地势地貌——山地与平坝,当地政府以及旅游管理部门通过巧设

旅游文化节和冰脆酥李节,着力打造“金海雪山”品牌形象和构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体系。主要依托千亩油菜和千顷酥李春季花开时节形成的独特旅游景观,鼓励发展以原生态和田园风光为重点的农业观光旅游,把传统农业改造成具有持久市场竞争能力和能让农民持续致富的高效生态农业。并于2005年成功打造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金海雪山”乡村旅游景区。音寨接待的游客人数从2004年的不足10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8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8亿元,有力地促进了镇域经济发展。

(图2 音寨村“金海雪山”景象,来源于百度网站)

2、扎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旅游综合体

音寨村借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把建立示范基地作为实现群众种植观念转变、打破传统发展意识的重要载体,建立了杂交油菜种植示范基地、高产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办起了大田养鹅、精品大棚草莓、观光茶园、精品酥李果园等新经济作物示范基地15个,使传统农田向观光农业示范田转变。此外,当地有关部门还争取各类项目,不断完善“金海雪山”景区内道路、民居、绿化带、公厕、路灯等旅游基础设施,完成音寨村级道路建设和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涉及音寨60多户农户民居的中街商业改造、3个村寨污水处理工程、沿河旅游民族风情凉亭、占地16.1亩的人畜分离生态养殖小区和3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建设,逐步使音寨从单纯的布依民族村寨向生态观光民族村转变。

为了拓宽旅游路径,镇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开办“农家乐”、乡村客栈,拓宽以景区内“特色餐饮+配套设施”的群众增收渠道。另外,也以此作为发展平台,积极开展旅游招商,引进贵州中恒盛世等旅游服务5家企业入驻镇境开发,建成山语院-金海雪山水疗度假酒店,以及其他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7项,“金海雪山”景区整体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游客从低端游客向高端游客承接转变。目前,景区内有128户群众从事具有布依特色的“农家乐”、36户开办乡村客栈,从田间地头的传统耕作转到从事旅游服务为主的群众达1000余人,接近本村人数的二分之一。

音寨村旅游经济影响下民族文化变迁分析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使传统民族文化成为可以转变为的资源,成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同时旅游发展也会带来复杂的社会现象,不同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对目的地的经济、社会、环境都会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一般经济上的影响比较直接和明显,深层次民族文化影响显现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测度不易量化,容易被忽视。旅游的民族文化影响和居民对这些变化的感知是旅游业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如历史上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交通不便的音寨传统民族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使得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产生了直接的碰撞,民族文化变迁的效应更加明显。因此,音寨村旅游经济背景影响下的民族文化变迁分析将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区环境三个方面的变迁进行分析。

一、音寨村旅游发展所处阶段

1980年,加拿大学者Butler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该理论认为,旅游地是随时间动态发展和变化的,其过程要经历6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兴阶段。国内人文地理学者邓欣悦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即常用的综合评分法构建旅游地生命周期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分别对西江苗寨、肇兴侗寨、贵定音寨进行旅游地的生命周期评价指标,最终贵定音寨自1995年发展旅游以来,先后经历了探查阶段(指标为1.272)、参与阶段(指标为2.196~2.950),2015年时处于旅游生命周期的参与阶段。

旅游生命周期的参与阶段: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人数开始增多,当地居民开始自发地参与到旅游阶段中来,为旅游者提供一些服务,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接触也较多。这时广告开始出现,旅游的季节性特征开始出现,政府和一些旅游企业也开始为旅游者提供服务。

(图3 3大民族村寨旅游地生命周期评价指标综合得分,作者邓欣悦)

二、音寨村民族文化变迁分析

1、物质文化要素变迁

(1)旅游经济

音寨村在2013年时旅游经济影响较弱,正处于旅游生命周期的参与阶段,多表现为村民自发地参与旅游接待,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人还不多,旅游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不明显。在旅游的快速发展中大部分村民从中获益,随着游客数量的逐渐增加,旅游经营户的旅游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随之逐年增加,外出务工人员开始回流,部分当地村民利用自家的地理优势,办起了农家乐、客栈住宿,从其他职业转向旅游经营。之后在2015年之后,外来资本不断增加,与本地旅游经营户相互竞争,使得部分旅游经济效率较低的旅游经营户转变了相关的生计模式,转而从事其他非旅游职业。

(2)家庭开支

家庭开支水平与经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2013年音寨村的家庭生活开支较少,低于同时间段的西江村和肇兴村。但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音寨村与其他两个同类民族村的家庭开支差距是在减少的,并且开支对象也在趋于多样化,在卫生、教育文化、人情客往、休闲娱乐、健康保险方面都有显著增加。外来文化与原生民族文化的碰撞使村民开始接纳现代教育和新兴文化。

(3)传统服饰文化

传统服饰文化的变迁主要从制作民族服饰原材料的来源、穿着民族服饰的时间、服饰认同、是否由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方面来分析,传统服饰文化的正向变迁主要表现在制作民族服饰的原材料为自家手工制作,而非来自购买,保留原始的制作工艺,并且有记忆传承人,了解服饰中图案的含义,对服饰文化的认同感强烈等方面,其负向变迁则表现出本民族成员对传统服饰文化表现出不积极的状态,如直接购买原材料、不再用传统的方式制作民族服饰,服饰制作的技艺传承人减少或消失等方面。

少数民族本族群体中有成员会较为深刻的接收其他文化的冲击,走出去接收外部文化与随着旅游带来的外来文化都与音寨村布依族的本土文化碰撞融合,村民们在有意无意之间对其他文化进行模仿,包括衣着、行为方面的模仿,制作民族服饰的人数开始减少,部分村民转向购买民族服饰,不再自行制作,当地村民穿着现代服饰的人数增多。但是在旅游的驱动力下,伴随着文化发掘,村民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在认识,对传统服饰的认同得以强化。

(4)传统手工艺文化

传统手工艺正向变迁是指传统手工艺得到较好地传承,在与外来文化的整合中,手工艺的制作方法得以改进,融入好了传统与新时代的元素,得到创新与发展,村寨居民对手工艺受旅游影响而发生变化的态度是积极的,且能意识到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负向变迁是指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民族特色、文化内涵,传承人的遗失,且可能更多地表现出迎合游客的制作方向,表现出旅游经济对手工艺传承的影响是消极的。2013年到2015年间,音寨村传统手工艺文化变迁较不明显,其发展旅游的时间比较晚,所以主要的生产工具受旅游影响不明显,同时,音寨受汉族文化影响深入,社区“破碎化”程度深,传统手工艺逐渐推出音寨的日常生活行列。

(5)传统饮食文化

传统饮食文化的正向变迁表现在伴随着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传统饮食文化得到再次开发,同时也为传统饮食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居民的饮食结构逐渐多样化,饮食水平得到提升,对自己民族的传统饮食更有特色、更好吃持高度赞成的态度;负向变迁是指传统饮食文化失去本来民族的特色,为迎合游客的口味而该百年传统饮食失去了其本身的民族性、趋于快餐化、大众化。音寨布依族地区社区开放性较强,受外来文化冲击较大,文化异化明显。

(6)传统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文化正向变迁是指传统建筑文化得到保护,传统建筑文化形态得以复苏,村寨居民了解本民族建筑的特色,对传统建筑文化持高度认同,更倾向于居住在本民族特色建筑中,而非现代的高楼大厦,对酒吧、快餐食品店等持消极情绪;负向变迁是指村寨中现代建筑开始出现,传统建筑形态有消失趋势,村民对居住在现代楼房的欲望开始显现。音寨村旅游发展促进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回流,原住房无法满足村民生活需要,开始大量的修建新房,砖木结构的房屋开始出现,与原始木结构房屋大相径庭,破坏了原始民族建筑的意趣。同时,村民们为迎合游客的居住习惯,在有资金的情况下会更倾向于选择自主修建现代民居建筑,而在门、房檐、室内装饰等地方设计成本民族文化有关的图案。

旅游带来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影响,催生出村寨居民对现代居住方式的欲求,受到外来文化冲击较大的民族村寨,传统建筑的形态与内涵破坏较为严重,异化现象显著,音寨村表现明显。

整体上,音寨村在乡村旅游的影响下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家庭开支结构区域多样化和完整化,在旅游的驱动力下传统服饰得以重视,传统饮食文化异化明显。为迎合游客需求,居民建筑的演化出现了现代化元素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转向。近年来由于接触游客的机会增加,表现为旅游要素的逐渐渗透。

(图4 音寨村某客栈建筑,作者摄于2020年8月)

2、精神文化变迁要素分析

(1)传统歌舞文化

传统歌舞文化正向变迁是指歌舞文化得到重视,村寨居民保护传统歌舞文化的意识增强,政府采取措施从各方面加大对传统歌舞文化的保护,有利于本土歌舞文化的复兴;负向变迁是指旅游开发以后传统的歌舞逐渐商业化和舞台化,传统歌舞的庆祝功能逐渐弱化,会唱本民族歌谣与会跳本民族舞蹈的人数减少。旅游渗透的背景下,音寨村居民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更加理性,文化的传承与活化程度提高,由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转向以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为共同目的,开始寻求长久地、持续地开发旅游的方式,对遏制传统歌舞“同化”现象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作为有效的文化表达方式,旅游演艺需求的驱使下,歌舞表演以村中组队学习的方式得到延续与保留,村寨居民对传统歌舞的认同度上升。

(2)传统节庆文化

传统节庆文化正向变迁是指传统节庆文化得到重视,传统节庆有越来越隆重的趋势,且民族节庆参与的村寨居民人数增加;负向变迁是指传统节庆为了迎合游客需要,逐渐商业化和舞台化,失去了其真实性,传统节庆参与人数减少,热闹程度降低。音寨村传统节庆文化异化程度高,尤以外来文化与现代要素冲击剧烈,传统节庆接近消失。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民族节庆的人员数量逐年减少,旅游的渗透,伴随着村寨景区化现象,传统节庆文化为迎合游客口味,失去了原有的味道,部分村寨居民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参与到节庆活动中。

(3)传统风俗文化

传统风俗文化正向变迁是指传统风俗文化得到重视,寨民保护传统风俗文化意识加强,在原有的风俗基础上加以创新;负向变迁是指传统风俗在旅游现代化的冲击下,仪式被汉化,内容简化,部分习俗被弱化甚至消失。汉化程度高的音寨村,其风俗变迁的程度相对较大。

(4)传统语言文化

传统语言文化正向变迁是指传统民族语言保存完整,旅游驱动不仅不会导致传统语言文化的消亡,相反地,旅游促进传统语言的传承,同时旅游带来了新的语言交流方式,村寨居民普通话使用者人数的增加反映出文化交融促进文明程度的提升;负向变迁是指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使当地语言承受者快速商业化所带来的影响,稳定性减弱,传统语言文化逐渐消失,旅游驱动阻碍了传统语言文化的传承,传统民族语言逐渐被现代通用语言取代,最终失去了民族村寨的精髓。从2013年到2015年的报告中可以看到音寨村普通话使用者人数逐年增加,村寨居民中开展旅游经营活动的人员数与普通话使用者人数正相关,旅游开发的深入,从事旅游经营的村民逐年增加,因此普通话使用者人数有所增加,另外,在对本村的家庭关系调查中,村民在家庭中交流大多还是用本族语言。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旅游作为深入的文化刺激方式,不仅没有阻碍传统民族语言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旅游促进了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和复兴。

3、社区环境要素变迁要素分析

(1)地方依恋

地方依恋正向变迁是指村寨居民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山水、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愿意一直居住在本村寨,负向变迁是指村寨居民对家乡和民族文化的认同度降低,希望能到外面的地方居住。由于旅游促进音寨村的基础设施的改善,经济来源的拓宽,当地居民的地方依恋的经济驱动较强,因此居民对家乡认同表现得比较强烈。

(2)民族文化认同

2013年,旅游参与区音寨村旅游开发时间较晚,居民受旅游经济驱动的地方依恋表现不明显,主要是基于地缘与血缘为纽带的社区环境,其民族凝聚力更强,居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度较高。旅游开发之前,居民家庭生活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向往城市里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生活收入,此阶段本民族文化基本未受到重视。15年及之后,“应该了解本民族文化”比重在村民中的日常生活中逐渐上升,“应该接受汉族文化”的比重也在上升,这表明旅游开发积极促进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从而推动村寨文明的进步。

(3)社区关系

社区关系正向变迁是指村寨内村民人际关系网扩大,对外交流增多,社区内部关系和弦,社区关系稳定;负向变迁是指旅游开发导致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的不和谐,以及外来商人打扰了本地村民的日常生活。其中,社区关系又应分为内部社区关系和外部社区关系。在旅游发展初期的音寨村

(4)旅游发展期望

旅游发展期望正向变迁是指村寨居民支持旅游发展,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的意愿强烈,反之则是负向变迁。2013年到2015年,音寨村村寨居民关于旅游发展期望主要是正向变迁,村寨居民支持家乡发展旅游业的人数逐年呈现增长趋势,村寨居民意识到发展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迫切希望通过发展旅游提高生活水平。

三、音寨村民族文化要素变迁小结及影响机制分析

1、物质文化变迁机制分析

“农家乐”是音寨村民参与旅游最直接的方式,是村寨居民直接获取旅游收益的最主要途径。开发旅游前,村寨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务工与农耕收入,旅游开发后,音寨村的产业结构由单一逐渐向复杂转变,居民的生计模式开始多样化。随着“金海雪山”景区知名度的提升,音寨逐渐进入大众视线,“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了音寨村农业观光、果树种植业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旅游带来的经济收益明显,旅游渗透强度在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下将会达到新的高度。旅游收入逐渐成为居民家庭收入的一部分,旅游收入的增长促进村寨居民生活水平地提高,居民的家庭开支结构趋于完整。传统民族服饰文化在音寨保存情况较好,服饰认同高,现代机器的出现对它的影响微弱,相反地,旅游需求的扩大促进音寨村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和复兴,旅游发展初期,受旅游利益的驱使,为迎合游客口味,逐渐改变了原本的饮食习惯,村寨中出现了新的建筑形式以适应旅游开发的需要。

2、精神文化变迁机制分析

音寨村旅游发展时间较短,使得音寨村居民受到的旅游经济利益的驱动弱。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扩大,村寨居民自发地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歌舞等传统文化保存情况较好。

3、社区环境变迁机制分析

音寨村民族村寨居民对社区拥有深厚的感情和骄傲自豪的情感性依赖,由于音寨村处于旅游的参与阶段,民族历史发展的路径依赖和村寨产业发展的规模限制等,共同导致音寨村在这一阶段采用社区主导发展模式,促进村寨居民大多利用村寨民族文化的独特资源,并通过村寨社区直接参与的途径发展旅游,主动参与到当地旅游规模发展的动机和态度促使居民的“旅游发展期望”对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作用明显。

音寨村特色村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发展核心竞争力不足

旅游资源替代性突出。音寨所在的贵定县拥有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具有优势的布依族、苗族原生态文化、原始自然生态和原貌历史一寸的“三原”结构旅游资源。令音寨引以为豪的山景、水景、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很容易被其他地方相似的资源所替代。相比之下,其民族风情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南龙布依族古寨布依族风情更加浓郁,以凯里为代表的苗族更具风情,以黎平为代表的侗族风情更加鲜明,风景名胜也不如镇远潕洋河和享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之称的荔波知名度高。因此旅游资源特色不突出,知名度偏低的劣势,使其在游客吸引半径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民族文化继承性不足。旅游吸引游客的最终还是文化,做旅游的另一层面是做文化。虽然处于旅游发展期的音寨村传统文化方面受到的外来冲击较小,但其自身发展呈现出“退化”的趋势。这主要源于民族文化新的继承者——年轻人们从小在外地上学或工作,对本民族的语言不熟悉或者根部不会说本民族语言,不会唱本民族的歌曲或制作本民族富有特色的手工艺品。这样的问题是在当地管理措施和村民意识不足的双向作用下产生的。

二、旅游服务层次低,资源利用率低

民族文化内涵挖掘力度不够深,造成低效率的文化宣传旅游经营模式。例如,通过实地调查,粗略的统计,大概有30个旅游摊点经营着各种小吃、土特产、各种民族服饰租赁拍照等,扎气球赢取小玩具的摊位3个,写数字换布娃娃摊位4个,投球游戏摊位4个,这些娱乐项目在其他地区屡见不鲜,本民族的旅游产品在景区售卖的也只有手工艺品或编织品。作为一个乡村旅游村寨,应该有属于自己民族的旅游商品,这不仅有利于增加村民的收入还对本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播有正向驱动作用。目前,音寨村内服饰、语言、活动等所保留的民族特色不是很明显,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挖掘包装深度不够,村内没有作为民族文化保留展示的馆体,民族特征在旅游资源中无处突显。在几次节会中,虽然将“金海雪山”的知名度有所提升,当地农民也由此发现增加经济收入的契机,但发展的旅游模式还是很单一。不少游客到了音寨村后,仅把音寨作为简单的消遣基地,打牌、打麻将、下河游泳、唱卡拉OK、烧烤是他们主要的娱乐方式,因此在普遍的低端服务和低层次的服务人群的双向作用下,音寨的旅游文化建设工作一直为得到很大的推进。

三、社区管理能力不足

音寨村的乡村旅游尚未发展成熟,需要更多的先进创新思想和观念引导才能有效地就行旅游经营和管理,实现音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而言,景区缺乏旅游管理人才和旅游专业人才,对吸纳人才的条件很弱,导致人才难进。很多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低,且只经过短暂的培训就上岗,有的甚至没有经过培训,服务意识低,从业素质亟待提高,严重影响景区的旅游服务质量,这样的态势成为音寨整体发展的一个瓶颈。

解决对策

一、深度挖掘音寨民族文化内涵

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景区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乡村旅游更能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与竞争力。通过挖掘发生在音寨的重要历史事件、古今名人、历史文化、民间习俗和工艺制作过程等元素融入到旅游开发当中,找准自身的旅游发展方向定位,着力打造有特色、有创新的旅游文化,既加强重视、保护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增强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的民族风情,还提升了“金海雪山”景区的知名度。在景区内可设置标语、海报宣传,通过专门的刊栏向游客展示本民族服饰、历史事件、重要活动等。在服饰方面,鼓励村民们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与游客互动,同时在村内设置一个文化陈列馆,将村民自家做得好的民族服饰作为展品以供游客了解和村民学习,并尝试开设手工活动室或教学点,将民族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在语言方面,从小学开始,立足本民族文化资源,开设双语课程,增加学生的民族知识,从而提升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拓展旅游项目及参与面,提高社区参与层次

做到民族文化村寨的品牌,首先需要丰富旅游项目的内涵并提升旅游服务层次。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做好本地旅游资源的梳理,将目前拥有的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模式与民族文化旅游相整合。例如,将目前的单一的娱乐项目,如打麻将、烧烤摊位出租的经营模式进行整合,集中管理权、建立有公共领导力的委员会,招商引资,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清水河环境,继而利用好这一地理优势进行功能区划分:如餐饮区、休闲区、娱乐区等,在功能和职责分工明确的情况下,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以鼓励村民们用自身的智慧,发挥民族文化优势丰富旅游项目,如刺绣、蜡染可作为观光旅游资源也可作为初级产品售卖。二是做好村寨居民房屋建设的规划,改善参差不齐的建筑风格状况。居民建筑不仅起到吸引游客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成为游客对旅游地的主要印象。目前音寨村正处于旅游发展期,正是改造、创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时期,但与此同时,因政策与当地部门监管措施不到位,社区的自主性没有得到正确引导,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以及上级部门的重视,音寨村将难以跳出发展的圈子。三是做好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居民自身内涵同时有利于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成立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等机构,选拔村内优秀人才,如优秀技艺传承人、歌舞传承人等,在机构上进行民族文化的保护,同时用一定的评价体系对这些工作进行考核,促进民族文化和新时代社区文化的融合。

三、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质量

当地的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自然资源,还需要具有强大发展动力的人力资源。除了需要县级政府对于旅游管理方面专业的人才引入,在音寨村方面,需要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业务培训,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文化水平和服务意识,将单一的少数民族“热情招待”转为“热情而专业的吸引”,提高音寨旅游的软实力和整体形象。结合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等相关政策,对广大的村民进行普遍的文化再教育。如对40-50岁的人进行服务管理、烹饪技术等培训,对30岁一下青年人进行旅游礼仪、民族文化、歌舞表演等培训,提升音寨村居民的整体精神面貌。此外,音寨村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引进人才,实施规范化管理,通过与高校的对接,积极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叶兴庆. 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 改革, 2018, 000(001):65-73.

[2]常滨毓.贵定音寨: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J].东方企业文化,2007(04):72-73.

[3]汛河. 布依族的婚俗[J]. 贵州文史丛刊, 1981(03):116-121.

[4]佚名. 贵州省贵定县音寨村[J]. 中国乡镇企业, 2013, 000(001):21-21.

[5]王廷勇, 陈星星. 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机制的思考——以贵州省贵定县音寨村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 29(20):51-54.

[6]李莹. 论乡村治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农业经济, 2019(11).

[7]余欢. 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以贵定县音寨为个案[J]. 贵州民族研究, 2009, 029(001):141-146.

[8]吴静文. 民族旅游背景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研究[D]. 2014.

[9]张承洪. 浅析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对民族发展的影响——以贵州省贵定县音寨布依族村为例[J]. 商业文化, 2011(08):169-169.

[10]伍光恒. 现代化进程中布依族文化的变化与保护传承——来自贵州省关岭县小盘江村的调查[J]. 民族学刊, 2018, 9(05):76-82+126-127.

[11]文原琴, 李志明, 安娇娇. 现代化进程中布依族传统女性手工艺术的继承现状——以贵定县布依族为例[J]. 数字化用户, 2017, 23(41).

[12]文军,唐代剑.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 农村经济(10):30-34.

[13]邓欣悦. 基于旅游生命周期的民族村寨旅游地民族文化变迁的差异分析[D].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37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传承非遗——活动总结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与国家地位都在逐步提升。为了增强中华民族的集体认同感以及文化自觉度,在对历史的优良传承中,从而进一步创新发展从而丰富文化多样性,江苏海…… 冷国香 江苏海洋大学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非遗——寄情木雕 明志匠心

7月22日下午3时,江苏海洋大学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传承非遗,接力爱心”暑期实践团队就木雕工艺在民主路上进行了相关的现场调查。团队全体成员参与本次活动,对民主路里一家木雕艺人进行…… 张敏 江苏海洋大学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非遗——“面塑制作的参与”活动圆满结束

2019年7月21日下午4时,在队长宋欣泽的带领下,江苏海洋大学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传承非遗,接力爱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全员出动,前往民主路面塑店进行现场手工制作,亲身体验面塑技法的巧…… 顾月莹 江苏海洋大学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非遗—— 巧手捏面人,指尖现艺术

7月20日下午3时,江苏海洋大学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传承非遗,接力爱心”暑期实践团队就面塑文化在民主路上进行了相关的现场调查。团队全体成员参与本次活动,对民主路里一家面塑店的艺人…… 张佳琪 江苏海洋大学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非遗——老海边煎饼前期调查

圆如月薄似纸——“老海边煎饼”传承古老历史,传播健康理念7月17日下午2时,江苏海洋大学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传承非遗,接力爱心”暑期实践团队就老海边煎饼在港城街道上进行了相关的前…… 顾敏慧 江苏海洋大学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非遗——海边煎饼实地调研活动顺利进行

7月17日下午午4时,太阳依然灼热,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的“传承非遗,接力爱心”暑期实践项目的全体成员对连云港民主路老海边煎饼进行了实地调研3点30分,身着整齐白色队服的成员们在淮海工…… 端木昕妍 江苏海洋大学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非遗——由根雕艺术品人生

本报讯7月17日下午3时,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的“传承非遗,接力爱心”暑期实践团队一行人就根雕艺术的相关采访调查活动进入尾声。继前期调查翻阅资料,采访路上行人以及采访专业根雕大师李…… 冷国香 江苏海洋大学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非遗——根雕的调研

2019年7月15日上午10时整,江苏海洋大学“传承非遗,接力爱心”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展开开了对根雕的调研,旨在更加了解根雕。活动地点在连云港市墟沟。上午10时,顶着滚滚热浪,小组成员们在江…… 邓诚诚 江苏海洋大学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金融二班举办班内拔河比赛,为商学院赛事热身

金融二班举办班内拔河比赛,为商学院赛事热身(通讯员:王心远)11月20日,金融二班在张公岭校区风雨棚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传承、接力、奋斗:在志愿服务路上汇聚青春力量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星火“e+”志愿服务团成立于2020年。服务团自成立以来,团队秉持学校“志愿者、找青科”志愿服务品牌,积…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积极参与“周末文艺广场”才艺大赛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11月24日,传媒技术学院积极参与了由聊城大学校…

趁青春,进社区|信息学院宣讲团前往科萃苑社区开展“赓续沂蒙荣光,传承红

为铭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红色基因在社区中代代相传,青岛科技大学“编梦沂蒙童声传颂”宣讲团与…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本网讯(通讯员李海燕/文可向恒/图)为让2024级新生更…

最新发布

明知病毒险,偏向疫区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要进行社会实践。权园与社会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假期走进社会实践因为很多大学生都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人在后方,心在前线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无数‘逆行者”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地投入到这场超大规模的人民战争中,成为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他们不畏艰险、奋勇向前地坚守在一线,彰显了坚不可摧的磅礴伟力以…
北航耘楠木兮实践队聚焦云南省疫情防控及扶贫攻坚进行调研
2020年暑期,北航耘楠木兮实践队积极响应国家抗疫、扶贫相关政策,聚焦今年疫情防控和扶贫攻坚两大热点问题,在云南省开展了线上专访类社会实践。实践队采用线上调研为住、线下参观为辅的实践方法,与兰坪一…
机械青协2020校园餐盘行动
机械餐盘回收志愿者活动9月19日中午,机械工程学院青协组织志愿者们在西苑餐厅一楼开展回收餐盘义工活动。由于中午就餐同学较多,所以经常会出现餐盘堆积现象,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对此,志愿者们积…
机械青协2020校园清洁活动
机械包干区打扫志愿者活动9月20日,机械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孟朴路、宿舍区及五行楼周边地区组织志愿者们进行包干区打扫活动。下午一点,志愿者们提前来到活动地点,在负责人的安排下进行小组划分与任务…
机械青协校园清洁活动
机械包干区打扫志愿者活动9月20日,机械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孟朴路、宿舍区及五行楼周边地区组织志愿者们进行包干区打扫活动。下午一点,志愿者们提前来到活动地点,在负责人的安排下进行小组划分与任务…
姜戈庄幼儿园助教社会实践
我能清晰地记起那天是如何熬了两个小时,倒车、换乘、拼车…从最初的期待逐渐冷却为不耐烦,从兴致勃勃到疲倦不堪。我曾多次问自己:是不是选择去幼儿园做社会实践从最开始就是个错误,在周围的养老院和同学…
歌咏祖国,斑斓韶光
10月26日,化工学院2019级新生于化工学院报告厅举行以“青春告白祖国”为主题的话剧、演讲、朗诵比赛。化工学院19级辅导员陶冰冰老师,兼职辅导员任义、杨颖老师作为评委出席并观看了此次比赛。此次活动旨在纪…
马克思主义学院水木之烁调研队就广西农村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现状及发展路径开展实地调研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也是…
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广西农村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研究现状。
党的十九大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乡风文明建设与村民生活幸福感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探究广西农村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状况,更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