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呀,我叫贝壳红,我的爸爸是陈新峰,我今年三岁了,我住在深圳市宝安区。欢迎你们有空常来我家做客。我的爸爸和家人都很爱我,照顾我,他们经常带我一起开展活动,他们,陪着我成长,教给我好多知识和道理,才有了,今天的我。
今天,我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他们分别是贝雕收藏爱好者卢湘莹女士、贝雕艺人林汉桂先生、和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的部分队员和指导老师,以及众多的爱贝人士。我呀,也搬出了我的家底,俗话说的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中国人,就是这么好客!快来跟我一起看看我的家底吧,一般人来,我可是不会拿出来的。嘻嘻。
ONE
《深圳特区40周年纪念贝雕》
改革开放四十年。风雨无阻谋新篇。
若问东南何处好?且把岭南深圳看。
初衷不改,党辉恒在!
一心为国,未来已来!
TWO
“鹏城二十四景”
看到这些作品你是否很眼熟呢?
是否你每天经过却忽略了它们的美?
让我们通过距离,来产生一些美。
同在一方热土,共赏一片美景。
THREE
“粤港澳大湾区九区市十景”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名片,
或许是风景,或许是美食,
或许是建筑,或许是风俗民情,
或许是天气,又或是那里的人。
每张名片,代表着一段鲜活的历史。
我们不会忘记。
贝雕作品,让美多一种方式。
FOUR
“北上广三市六景”
一座城市的GDP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让人大为惊叹。
但是,一座城市历史的厚重感与沧桑感却需要时间的积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我们也需要重温那些曾经给过我们温暖的地方,
不忘来处,方能走的更远。
FIVE
FIVE是什么?我,等你来看我。
你以为这就结束啦,当然不是,重头戏都在后头呢。
“博采众长人皆爱,匠心永传厚德载。
承籍觅觅潮汕艺,文心不改艺之海”
签赠活动
《非遗文化研究——潮汕贝雕的历史与传承》(中英双语)
本书是由贝雕收藏爱好者卢湘莹女士、贝雕艺人林汉桂先生、“我爸爸”陈新峰先生和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陈绮雯老师,及其带领的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学生共同撰写、翻译、审定而成。
千呼万唤始出来,不抱琵琶不遮面。
在活动现场,作为主持人的实践队队员为我们介绍了潮汕贝雕的发展历程、艺术价值、发展现状,让现场观众对于潮汕贝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聆听卢湘莹女士、贝雕艺人林汉桂先生、陈新峰先生、陈绮雯老师感人至深的发言,把在场的观众带进了贝雕的艺术世界遨游。
实践队其他队员随贝壳红工作人员一同发放人手一份的纪念品,礼品虽小,心意却重。
听说你只听过书籍签售活动,没听过签售活动?这次来了,就不亏了。
借用卢湘莹女士的话来说:“纵观全国五大贝雕产区,大连贝雕、青岛贝雕、连云港贝雕,广西北海贝雕,广东甲子和海门贝雕,至今还未出版过一本有关贝雕系统化、理论化的正式书籍。《潮汕贝雕的历史与传承》一书的出版,填补了全国贝雕工艺历史作为文献资料的空白,做了一项抢救性的保护工作。”
历经三载沉淀,方呈现在于你眼前!你值得拥有!快快安排!
好客之都不只有山东,我们深圳也不差。
四位嘉宾在书的封面洋洋洒洒地写上了亲笔签名。随后,他们将这本承载了潮汕贝雕文化的书籍,弯腰,双手呈给了来宾。这一个瞬间,潮汕贝雕的生命得到了延续。后世子孙,永世不忘。
接过书籍的来宾个个喜笑颜开,忍不住翻阅。这本书,将随着它的主人一同去往不同的远方,让潮汕贝雕的种子,如蒲公英一般,在五湖四海生根发芽。
再好看的电影也会有剧终,再美的夕阳也会散尽,我的表演也到了尾声。我不甘愿,总在幕后,我也想多走到台前,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了解我,爱上我。我有一颗单纯而简单的心,但我也有,大大的梦想!我要……我要……我要……
明年,你们还要来看我呀,陪我一起过生日,带更多的人来看我,我,会一直等你们来。
特此鸣谢贝壳红创始人陈新峰先生,贝雕收藏爱好者卢湘莹女士、贝雕艺人林汉桂先生、贝壳红创始人陈新峰先生,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陈绮雯老师,贝壳红工作人员,以及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往届队长对本次活动给予的支持与帮助!感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47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