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声音,是雄浑的声音。它来自天际,宛如从遥远的时空飘飘渺渺传来的一声鸡啼,天地万物,混沌初开,我们的祖先、先贤们创造出一件件无声的器物,用这工具奏出世间的绝唱。
它们在岁月中浸染了千年万年,渗透了历史的气息,染上了文化的古韵。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倾注了使用者的感情;每一件,都属于不同的主人,都拥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件,都那么与众不同,甚至每一道裂痕和缺口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谁还能说,文物都只是器物,都是没有生命的死物?初入博物院,就被严肃庄重的氛围笼罩着,讲解员悦耳的音色,参观者耳畔的私语,都怕打扰了馆内古物的安眠。不过,他们应该也会喜欢这热闹有人气的感觉吧。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极其漫长且丰富,远古先民是通过音乐来展示当时的生活劳动状况和愿望的,这些状况及愿望以文物的方式流传至今。从现有地下挖掘的文物来看,我们的祖先约在170万年前就已经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传说最早的人类或居于洞穴之中,或构木为巢,生食蔬果与鸟兽之肉,茹毛饮血。有燧人氏出,钻燧取火,教人熟食。他们不断用自己的劳动来改造世界,完善自己的生活和智慧。
悠扬的笛声穿越而来,诉说着先民对生活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向往。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河南省舞阳县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冈文化遗址中被发现的贾湖骨笛距今约八千年,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且音乐性能最好的管乐器。笛身长23.6厘米,径最宽处1.1厘米,器物整体呈褐色,因石化而通体光滑晶莹。贾湖墓葬出土的十多件骨笛,形制固定,制作规范,大多为七孔,个别弟子在主音旁还开有调音的小孔,说明制作骨笛时,是经过精确计算的。贾湖骨笛证明了新石器时期音阶观念的存在,贾湖骨笛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意义是早于中国有文字的历史约四千年,我们的祖先已经创造了相当发达的音乐文化。而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有关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忠实的案例。这些乐器可视为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尽管古老,然而却是珍贵的先民音乐心理的真实记录。因此可以断定,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初期,就音乐文化领域而言,居住在中国中原地区的先民们,在全人类中率先进入了音乐文化的时期。
编钟用料是铜、锡、铅合金,全套编钟上装饰有人、兽、龙等花纹,铸制精美,花纹细致清晰,并刻有错金铭文,用以标明各种的发音音调。编钟的装配,布局,从力学、美学、实际操作上来看,都显得十分合理。甬钟是由甬、钲、鼓三部分组成,其中至上而下衡、旋、干三部分组成甬。舞、枚、篆组成钲,铣、于组成鼓。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是象征拥有者权位的礼器。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在华夏古乐厅,表演者们先用一首《诗经·小雅·鹿鸣》表达对游客们的欢迎与欣喜。《昭君出塞》一曲用编钟、萧、琵琶、笛子、古筝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以国事为重,坚韧而美丽、具有献身精神的汉代传奇女子的光辉形象,既是对昭君出塞的赞颂,也表达出了古时候人们对平复民族纷争的渴望,对走向和平安定的期盼。旋律曲折细腻、流畅婉柔,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强烈的地域特色。
乐器的有声可以用耳倾听,而文物的无声则需我们用心揣摩。
玻璃之内静静地陈列着三把宝剑,其中一把浑身发出炫目的青光,寒气逼人。剑身长约三十多厘米,呈暗褐色,通体包浆浑厚,锈迹不多,剑身光亮平滑,隐约可见菱形暗纹。刃部磨痕细腻,锋利无比。剑阁上面有兽面纹饰,一面镶有青金石,一面镶有绿松石。在近隔处有八个错金鸟篆体铭文: “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在若干年之前,湖北曾经出土了一把举世闻名的越王剑,出土之时,稍一用力,便能将16层白纸割破,锋利如昔。
当年越王勾践北进中原,会天下诸侯,一时号称霸主。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曾特请龙泉铸剑师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名贵的宝剑。其剑名分别为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都是削铁如泥的稀世宝剑。因为五把剑其中有三把长剑,两把短剑,世称“三长两短”。 在春秋战国时期,王侯的剑某种程度上,更多的是象征意义。例如象征着霸权,号令天下;或者象征着身份,赏赐属下。若一个王侯身上防身的利剑需要派上用场,那不是他的护卫保护不周,便是自刎所用,但是据史书记载越王勾践并不是自杀所死,而他的谋臣文种确是。文种,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自觉功高,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啄,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越王剑,我们只知它因勾践而得名,却不知它本是一件凶器。
古董虽然只是器物,但是存在了成百上千年,每件东西,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使用者的感情。它们有的虽然没有思想,但很多都已经有了执念或者愿望,就像这把越王剑。它的愿望,就是守护每一世的主人。凡是被它刺伤的人,必定会惨死。某种程度来说,这算是个诅咒吧。
古人用智慧创造出一件又一件器物,或生活,或战斗,或佩戴,或装饰。它们的存在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推开博物院的大门,仔细聆听文物的声音,你听见了吗?那从远处传来的千古绝唱……
请噤声,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36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