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文学院1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第六团支部在螺洲镇镇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螺洲古镇开展以“韶华方兴砥砺奋进,红色记忆扎根铸魂”为主题的实地探访活动。

螺洲古称“百花仙洲”,是镶嵌在乌龙江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风昌盛,代有名贤。此次活动的第一站来到福建师范大学前身福建优级师范学堂陈宝琛先生的故居——陈氏五楼。陈氏五楼陈设典雅,端庄威严,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支部成员深刻地感受到建筑之中蕴藏的人文情怀,充分领略到陈氏家族耕读传家的家风。

恰逢陈岱孙先生诞辰120周年,支部成员与老师们也一同走进陈岱孙纪念馆。陈岱孙先生一生辛勤执教,刚正持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参访中,支部成员被岱老那句“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教书”深深打动,充分感受到陈岱孙先生济世救国的爱国情怀,促进支部成员坚守初心,勇担时代使命。

螺洲人杰地灵此次活动第二站为螺洲孔庙,螺洲孔庙不仅是尊师重道的体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泮池边,支部成员效仿前任的“入泮”仪式,登桥跨池,取个“平步青云”的好兆头。

“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吴石将军是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的主要原型。支部成员来到此次活动的最后一站吴石将军广场。吴石将军一生,充满着“不胜故国山河”之忧思,清廉节俭,爱国忧民。支部成员为这位用热血映红黎明、用信仰照亮灵魂的英烈所感动,进一步牢记肩负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本次参访螺洲镇的活动使支部成员得到来自历史的最直接的教育,建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在精神上体悟四史,传承红色基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47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对余杭区的非遗文化进行实地考察,重……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响应国家、学校的积极号召,为了寻访传统文化继承者,以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挖掘探讨传统文化的历史成就,以及在当代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向社会倡导保护传统……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文化和艺术气息洋溢在余杭区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有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展现。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理工……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文化积淀厚腆,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璀璨非遗文化……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