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下午14时,山东大学材料学院生财有道团队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对第二次实验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实验的方向进行了初步讨论。
团队成员进行了线上实验,主要内容是对试样进行酸洗和感应加热。
酸洗与之前的步骤一致。酸洗后的试样放入烧杯中,加蒸馏水没过试样,在超声仪中进行清洗,之后放入烘干箱进行烘干。感应加热前,清洗烘干的试样要放在陶瓷片上,在加热的玻璃壳外放置红外测温仪监测实时温度。为控制变量,尽量保证每次试样放置在同一位置,每次加热相同时间。实验时对试样进行分类,一部分加热到600℃左右,一部分750℃左右。实验过程中除了记录加热温度,还要记录频率等。
经过总结,团队成员发现不同加热温度下得到的试样表面呈现不同的氧化色彩,较高温度下更偏向蓝色,较低温度下更偏向红色,成员推测这与氧化膜的厚度有关。通过将感应加热后的试验进行检测后,团队成员发现,经过感应加热后,材料表面的氧化膜呈纳米级别,材料的耐磨性、润湿程度和生物相容性都有了提高。但同时,经过团队成员对数据的分析,发现无法得出具体的温度与氧化膜厚度,尺寸和性质之间的特定关系,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无法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实验时团队成员只能通过对加热时间的调整粗略判断最后温度,并通过红外感应仪记录下最高温度,但即使是相同的加热时间,最高温度仍然会有不同,偏差大约在±50℃左右。另一方面,进行感应加热时,加热和降温都是持续进行的,并不是快速加热、保温、快速冷却的情况,但团队成员记录的却是最高温度,这可能也会对实验数据的偏差造成一些影响。
目前最好的改良方法就是选择更先进的设备,但是就现有条件来说还达不到,因此,团队成员对未来的实验方向要做相应的适当调整,如用不同的酸洗进行去合金化、调整感应加热方式改变氧化膜形貌、改变其他外场如超声场等等。
此次实验让团队成员积累了经验,并对未来实验方向有了新的想法与思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64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春节在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烙印下深刻的印记,形成不可遗忘的民族记忆,并随血脉一同传承。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申遗的成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的有力支持,更是意味着这一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团圆、和谐、吉祥等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与……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春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但是,通过采访多名路人发现,不同的人群对于春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守正”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创新”则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两翼。守正,就是要坚守春节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春节的核心价值观是春节得以传承……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春节不仅是中华民族……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在春节申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我看到了地方在文化传承中的积极力量。自2015年设立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以来,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春节后的二月二,都会开展大量非遗传承……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春节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美食和热闹。《礼记·月令》中说“数将几终,岁且更始”,春节象征着辞旧迎新,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春节申遗成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记忆与深厚情感的传统节日,在2024年12月4日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令国人振奋,也让……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