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7日下午,“薪火相传”实践队员乘车前往乔诺美校拜访农民画艺术家乔诺老师,实践队员们依次向乔老师询问了有关农民画创作及创新的相关问题,乔老师就农民画的现状、前景等问题对实践队员做出指导,共同讨论了农民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生活之中现艺术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抒发了唐代诗人对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的感慨,万物都是不断发展的,艺术又何尝不是?艺术源于生活,自古以来,艺术的欣赏与创作对象不断普及、下移,上至文人雅士,下至贫民百姓,真正做到雅俗共赏,农民画亦是如此。农民画起源于抹画,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逐步形成了具有辨识性很强的日照风格,以构线平涂为主要表现手法,描绘着日照本地农耕农作、渔家生活等民风民俗、生活场景,表达着对幸福美好的努力与追求,传递着真善美。
传承之中留文明
2020年我国已实现全面小康,处于农民大批减少,大机器生产的社会发展阶段,为何还要进行农民画创作?实践队员了解到,诚然,当今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而农民画并没有固步自封,很多农民画家在创作中也在尝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在现代社会,农民画的存在是有道理的,现代人用这种方式去留念以往的农耕文明,去流传、记住这种文明,去留住历史。正如《国家宝藏》《假如国宝会说话》等节目,都是为了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的历史、记住历史,这是中国人的财富,农民画的创作也是如此。
创作之中细考究
乔老师介绍到,农民画的创作颇有讲究,每一个步骤都要求到极致。艺术来源于生活,农民画亦然,因此,农民画的创作首先需要根据其主题、整幅画的氛围去了解相关的历史大背景,这样才能使之合乎主题。其次,需要画初稿,画初稿时需要考虑诸如构图美不美,画面是否协调,整体布局是否合理,从哪下笔,亦或长条与竖条怎么安排等等琐碎的问题。如果灵感涌现,则很快完成初稿,但大多数情况需要反复修改,修改定稿后要进行上色,每一步都要精益求精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溯源路上看创新
时代在进步,文化当发展。“薪火相传”实践队队员从乔老师口中得知:要想使农民画得到创新发展,首先需要明确农民画最根本的特点。农民画是具有丰富色彩的一个画种,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出农民生活的多姿多彩。然而,对于农民画,人们始终有一个误区:人们认为农民画就是农民创作的农民生活的画。然而,通过采访乔老师后,“薪火相传”实践队员明确了农民画的定义,更加了解了农民画。农民画可以是“渔民画”,也可以是务工人员“劳作画”……农民画只是一个名称,但它所展现出来的作品却可以流露出一份职业、一群青年、一种生活的精神面貌。其中,乔老师向实践队员介绍的一幅在国赛中获奖的作品,利用创新的现代元素,有力地说明了农民画的精神统一而人物环境不设限的特征。
“农民画+”促发展
在传承与创新中可持续发展,提高知名度,扩大传播范围是发展农民画等文化经济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人们的思想随着时代发展而转变,开始重视乡土文化,对农民画的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而文化传播者需要做的是让人们接触到农民画,进而接收到那份文化作品下的文化内涵。乔老师,作为一名文化传播者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使更多的人接触农民画、了解农民画、喜欢农民画。“农民画+”一直在路上。通过采访,“薪火相传”实践队队员了解到乔老师将农民画与日常中的小物品相结合,使其装饰在丝巾、扇子、茶叶盒、抱枕等礼物纪念品上,为平常的物件增添特色,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到农民画。让农民画不再成为墙上镶了框的装饰品,而是渗入千门万户家的“生活品”。与此同时,农民画的衍产品产业也在逐步发展,例如以农民画为图案的刺绣、画册、台历、书签、烟灰缸等产品均有得到开发,形成产业特色,同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以及抖音短视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乡土文化被人们所知晓。谈及农民画+短视频的创新,乔老师告诉实践队员们,一直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是限于没有专门团队的配合。接下来农民画将紧跟时代的步伐,承于历史,融于时代,继承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67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