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8日,由多名来自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的大二及大一学生组成的“薪火相传队”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抵达日照市农民画展览馆及少年宫,参观学习日照市农民画,以“探访日照农民画发展史,领略农民画艺术氛围”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参观农民画进而了解农民画的发展历程,感受传统文化气息,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日照农民画,是日照地区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起源于抹画,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逐步形成了具有辨识性很强的日照风格,以构线平涂为主要表现手法,描绘着日照本地农耕农作、渔家生活等民风民俗、生活场景,自然活泼、浪漫稚拙、积极明快,具有独特的装饰美与形式美。
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大跃进”时期,农民为了配合政府宣传,发展生产,农闲时到处都涂画着新时代生活内容的画面,大量内容涉及当代生产、生活题材,真正意义上形成日照抹画的新形态,被称为“农民的画”。
20世纪70年代,日照举办“美术学习班”,由县文化馆对农民画作者进行辅导培训,形成文化馆、文化站、农民画作者三级创作队伍。20世纪80年代,成立日照农民书画协会。20世纪90年代成立日照市美术馆,单设民间美术研究室,开展辅导、创作、展览,已形成党委政府主抓,市美术馆、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农民作者四级创作队伍,打造日照农民画品牌。
在老师的指引下,实践队员参观了展览馆的农民画,同学们对农民画中的事物的颜色搭配和外形感到惊叹,外形线条多样、颜色搭配丰富的农民画,并不是同学们以前所想象中的样子,倒是展现出了自由活泼的特点。农民画的一大特色,即更强调思想自由的表达,“画天画地画自己”,将在那片泥土上生活的点滴画下来,把自己的情感用多重的色彩去表达出来。薪火相传队的实践队员们认真欣赏农民画,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实践中队员却发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其开发程度远远比不上有形资源和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地方文化传统,它凝聚了人类的情感和智慧,具有历史、文化、艺术、教育等价值,是很好的文化资源。但是当今像农民画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的艰难生存环境,比如:经济收益低,后继乏人,市场缺乏管理,产业链条不完善,销售渠道过于单一等等问题。对于儿童学习农民画这一方面,少年宫开设课堂供孩子们学习,定期会有老师前来指导授课指导,充分激发儿童对绘画以及民族文化的兴趣。在日照市美术馆的指导、辅导下,北京路中学、新营小学、桂林路小学等多所中小学也开设了日照农民画校本课程。同时,日照市美术馆还开展了山海路日照农民画振兴工程,在莒县龙山、东港陈疃扶持农民画发展。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薪火相传队的队员们获取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认识到了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应该端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学会去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与内涵,更应该好好的去利用自身思维、文化和创新优势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代大学生理应义不容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67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