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4
1月24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追溯粟黍之源 弘扬非遗文化”实践队队员前往自己的家乡金城兰州的秦腔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
在馆内,小祁在剧目篇展厅进行了详细参观,里面展出了很多从前的秦腔剧作家写的剧本,虽然纸色泛黄,有的甚至残缺不全,但上面的字迹却清晰可见,散发着时间沉淀的韵味。
秦腔在音乐结构上,由于板式变换体的创造和确立,为戏曲文学开拓了自由天地,使戏曲文学从以音乐为中心的“依曲填词”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早期的依曲填词比较呆板,主要是按曲牌填字。秦腔剧目则打破了这个格式,在戏曲综合艺术中,取得了第一位的独立品格。秦腔剧本的体质,是以“场”为基本结构单位。以前的杂剧是以“折”为结构单位,一般是四折或加一楔,每折包容较多的场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每折用一个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全本仅由正旦或正末的一个角色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传奇剧以“回”为结构单位每本有数十回之多,全剧不再是主角独唱,配角也可以唱。秦腔的分场体制,自由灵活,角色行当齐全,唱念做打俱佳,能从一本戏中抽出一折或数折,带有唱或做、打和有“绝活”的折子戏。这为中国戏曲文学创立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体制,也影响了整个“花部”戏曲文学的创作。
看着一摞摞的剧本被整齐地摆放在展馆内,小祁一方面感叹剧作家创作的艰辛与不易,一方面为秦腔剧目这么多讲究而震撼。如今,因为各种原因秦腔的传承陷入了困境,这些好的剧目需要有下一代更好的学习发扬。我们不能让老一辈人的心血白白付出,也不能让他们的希望没有寄托。非遗传承任重道远,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精力与时间慢慢感悟消化这些精神财富。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追溯粟黍之源 弘扬非遗文化”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67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