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海施行垃圾分类之初广为流传的那句玩笑吗?
“你是什么垃圾?”
2019年,上海作为全国首个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颁布了“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投放垃圾都将面临处罚。那时,人们对实施垃圾分类的可行性将信将疑,也尚未熟悉各项规定。经过一年多的试点,上海市逐渐探索出了垃圾分类的新模式,成效卓著的同时也不乏有待改进之处。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安徽财经大学AUFE徽光之行小队开展寒假“云实践”,通过线下小范围走访、线上视频采访和问卷调查等活动对上海市垃圾分类现状进行探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现状一:垃圾处理量增加,但利用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队员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与过去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相比,如今上海实施的垃圾分类增加了前端督导的环节,将干湿垃圾从源头上进行了分离,使垃圾处理量显著增加。
目前我国最普遍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或简易填埋,但这种方式不仅占用了很多的土地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而垃圾分类可以对有用的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能够有效避免浪费,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已达100%,且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的比重越来越高,这固然是可喜的进步。然而,我国废弃物的回收目前仍处于无序状态,高回收价值的废弃物回收主要通过临时收买点和拾荒者实现,低回收价值的废弃物则被运往垃圾填埋场。上海市的垃圾利用效率还有提升空间,因此,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市应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比例,采用国际先进的焚烧技术来代替传统的填埋处置方式。
图为上海某处垃圾分类处理专用垃圾房
现状二: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但素质仍有待提高
通过实地走访上海市各社区,队员们发现,上海市垃圾分类目前遇到最大的难题是居民素质问题。我国的城市居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垃圾随处丢放的现象仍十分常见,家庭垃圾混装的习惯难以在短时期内改变。而社区垃圾处理处人手有限,监管任务较重,这就意味着需要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从施行情况来看,部分居民过了投放时间以后依旧把垃圾扔在分类点附近,上班族下班时间较晚,错过时间后只能将袋子扎紧放在家中。而类似于世茂滨江花园这样的高档住宅区就可以做到不撤桶、不限时,主要因为这类小区居民通常为白领或高学历人士,素质较高。对此,队员们提出了改进措施:若想提高垃圾分类的成效,应该先提升居民素质,增强垃圾分类意识。社区可以通过发放免费垃圾桶和垃圾袋、发放宣传册、开展培训活动、组织垃圾分类志愿活动、楼组长会议宣传、小区宣传栏等办法提高小区垃圾分类的普及度和参与度。
图为上海某处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
当然,上海的垃圾分类政策也收到了积极的成果。全程分类体系的基本建成、配套制度规范的日趋完善和市民对垃圾分类义务的积极履行,使垃圾分类实效显著提升。队员投放的问卷结果显示,有79.8%的上海市民在没有监督员的情况下,每次扔垃圾时都会主动遵循垃圾分类规定,体现了较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多数居民已基本养成自觉分类习惯,不但会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而且基本可以依规进行垃圾处理,很少与监管人员发生冲突。在上海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背后,社会宣传动员功不可没。上海市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通过多渠道推广垃圾分类,提升了居民的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使垃圾分类实行的结果达到预期目标,促进了社会的生态经济发展。
公众是处理生活垃圾的主力军,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垃圾分类的实施和减量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政府部门作为宣传教育的主导者和责任方,一方面应在主流媒体及新闻中加大环保主题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委托环保NGO组织等第三方机构进入社区、学校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普及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知识。此外,学校等教育单位要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提高下一代的环保意识,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图为上海某街道上的垃圾分类宣传标语
现状三:相关法规亟待健全,用完善的机制缔造一片净土
在调查过程中,一位上海大学生反映,前期上海垃圾分类的要求十分严格,小区每天都会定点进行垃圾倾倒,并有专人负责处理工作。但是后期监管力度下降,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很多人并未遵守垃圾分类要求,甚至不将垃圾倒入垃圾桶。除此之外,团队在走访中还了解到,部分社区监管力度松懈,出现了垃圾不及时清理、居民在任意时间倾倒垃圾、垃圾先分后混等现象,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和社区加强监管,将垃圾分类政策落到实处。
队员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垃圾分类和减量方面的专用法规,只有一些指导性的条文,因此很难对违规者进行有力度的惩罚,纯靠居民自主性的工作显然不能长久实行。另外,目前政府对街道的补贴和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的开销相比可谓是杯水车薪,若街道长期免费提供垃圾袋及垃圾桶,则垃圾分类工作难以为继。因此,上海市应推动垃圾分类立法工作,同时应建立健全收费体系,将城市生活垃圾收费转变为计量收费模式。
为了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步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世间万物,各有归途。垃圾分类,是为垃圾找寻正确的安身之处,亦是对环保理念的深刻践行。此次“AUFE徽光之行”的队员们了解的不仅是上海市垃圾分类的实施现状,更是环保意识的普及程度。我们从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探寻应对之策,希冀垃圾分类成为常态,环保新风吹遍祖国大地。一位队员感慨道:“这次实践使我深有感悟,垃圾分类对于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素质确实有着巨大的作用。街道整洁、一尘不染,这是上海市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我相信,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上海市的垃圾分类会做得更细致、更完善、更严密,如果这种模式日后能够推广到全国,我国的绿色治理和环境保护必将迈上新台阶。”
(通讯员:董可嘉李雯关雯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69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