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广州1月18日电(通讯员 陆海茵)追忆红色芳华,粤十九五风采。广州作为红色文化浓厚的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英雄人物,是党建设发展的萌芽之地。为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历史方向,把握时局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高校学生自身对家乡、对社会、对国家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21年1月18日,广东海洋大学返乡调研团队运红专小分队走访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和广州银河烈士公墓,向在广州起义、工农革命运动中壮烈牺牲的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浩然天地,正气长存
首先,我们来到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进入园区后高耸挺拔的“浩气长存”牌坊引人注目。孙中山先生提笔的“浩气长存”四字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几乎是随处可见。浩气长存意为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随着讲解员的步伐,我们走过了两侧满植苍翠挺拔的松柏的主墓道来到了七十二烈士之墓。讲解员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七十二烈士之墓碑,在其上方有雕刻着白日标志的三角石碑,标志着当时的历史时期,四面的三角石碑围着一个石质古钟,与后方的自由女神像形成辉映,意味着“争取自由,警钟长鸣”。而自由女神像左手捧着法典,右手高举火炬则意味着希望自由的火炬在法律的保护下熊熊燃烧,位于自由女神像左右两边的石折柱则表示对丧失许多青年人才的深切哀悼。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团队成员对七十二烈士的敬佩之情更浓烈了,对他们的壮烈牺牲更令人肃然起敬。
(图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门口照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余颖玟摄)
(图为园区讲解员为团队成员讲解“浩气长存”由来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余颖玟摄)
红花变黄花,精气恒不变
我们从园区讲解员口中得知,黄花岗原名为红花岗,并了解到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失败了,喻培伦等36人英勇牺牲。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黄花即菊花,它的傲霜节操,千秋共赏,比喻节烈,又因拼凑完成的烈士遗骸只有七十二具,因此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尽管原来的红花岗更名为黄花岗,但是其中不变的是革命先烈们赴汤蹈火、奋不顾身,视死如归、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他们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精神更是值得歌颂。
(图为园区讲解员在潘达微先生墓前为我们讲解潘先生与七十二烈士的故事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余颖玟摄)
(图为七十二烈士之墓整体照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余颖玟摄)
(图为团队成员自发在七十二烈士之墓前默哀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余颖玟摄)
热血铸忠魂,英雄永相存
紧接着,团队成员来到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主墓道尽头的是1987年为纪念广州起义60周年而兴建的高达45米的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刻有邓小平同志题词“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造型是三块巨石间伸出起义者的坚强手臂,紧握钢枪,枪尖直指天空。纪念碑基座四周还塑有起义激战场景的浮雕。当我们缓缓走上阶梯的时候,革命先辈们高大的形象也渐渐地走进我们的脑海,仰着头看纪念碑,心中肃然起敬。
尔后我们来到了叶剑英同志的纪念碑前。叶剑英元帅,广州起义主要领导者之一,为近代革命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在我国各族人民书写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精彩华章上都有着丰功伟绩,学习叶剑英元帅的事迹促进了我们更好地了解“四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为什么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党员群众学习“四史”。
在了解了叶剑英同志的光辉事迹后,我们心中更加坚定要像叶剑英元帅一样始终向党中央看齐,紧跟党的步伐;应该同他一样始终坚定心中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的周围。顽强奋斗,我们就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就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图为叶剑英同志纪念碑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陆海茵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广州起义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余颖玟摄)
起义英雄永垂不朽,代代子孙恒铭记
告别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我们来到了广州市银河烈士公墓。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我们无法进入园内烈士纪念馆学习。但从园区门口的安保人员口中得知,园区里面埋葬着许多在沙基惨案、省港工人大罢工运动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在“文总”组织活动中受到残害的六烈士、建国初期为了保护国家资产被烈火吞噬了的烈士、新时代因公殉职的警察等,这些壮烈的牺牲都是为了党、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之所以能够解决各种艰难险阻,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能够促进我们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园区门口的安保人员照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陆海茵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71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