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4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厚植生态底色,赓续黄河精神”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博物馆进行参观调研,了解黄河历史,感受黄河文明。这里有黄河的起源与发展,这里有黄河的文化与精神,这里更有生生不息的传承之火!我满腹期待,来到这个充满厚重历史的地方,继续书写属于黄河的故事。
黄河,横亘于我国中部的世界巨川,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79.5万平方千米。黄河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而且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我进入黄河博物馆时,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副黄河的油画,河水奔涌澎湃,气势磅礴,我想,这就是母亲河的魅力。油画下面有毛主席的一句话:“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黄河宁则天下平,尽管这条“地上悬河”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沉重灾难,它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形成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往前走,我看到了黄河文明的发展史,黄河流域很早就有人类生活,人们逐水而居,繁衍生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黄河流域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发展迅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伴随着农耕、冶金、文字等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城市的建立,这里思想文化发展、兴盛,奠定了“民族摇篮”的基础。从夏至北宋的3000多年间,我国历代王朝都在黄河流域建都,著名的“八大古都”中,黄河流经的区域就有郑州、安阳、西安、洛阳、开封5座。人们在这里生产、生活、进步,从原始石器时代,到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后来又逐步进入文学、建筑、纺织、绘画、陶塑、天文等构成的文化时代,黄河流域迎来了文明的曙光,我们不禁感叹,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展望未来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回望过去!
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千秋治河展区,停在这里,我看到博物馆内陈列的一件件有关治水的展品,想起了小时候经常听到的大禹治水的故事,仿佛眼前浮现了当年我们的祖先对抗黄河水灾的画面。黄河水患频繁,据统计从先秦到1949年以前的2540年里,黄河共决溢1590次,改道26次,其中大改道5次。洪水过后,河渠淤塞,良田沙化,满目疮痍,生态环境长期难以恢复。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治水密切相关。由于特殊的河情,黄河极难治理,但是,从历史到现今,中华民族从未放弃过对黄河的治理,在治黄过程中,人类的智慧得到充分的体现,“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也展露无遗。
新时期的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当前我国治水主要矛盾变化,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方针:“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谱写黄河保护治理新篇章。看到这里,我深切感悟到,人有生命,黄河也有生命。“维护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的提出振聋发聩。历史到了新的拐点,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治理黄河吹响了新号角,踏上了新征程,这犹如历史悠久的船工号子,必将演奏出一场轰轰烈烈的治理黄河新篇章。
在我看来,读黄河就是读中国,看展览如同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黄河犹如一条行走在中华大地上的巨龙,而黄河博物馆则是黄河巨龙的缩影,奏响了一曲华夏国魂的颂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72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