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和共青团河南省委办公室《关于开展万名大学生“返家乡”沿黄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生吴亦诚积极相应共青团安阳工学院委员会开展的万名大学生“返家乡”沿黄社会实践活动。在其家乡附近了解黄河近年的创新治理方案及黄河附近的生态提质。
黄河是我们国家的母亲河,黄河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2%,却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以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
图为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吴亦诚同学拍摄的黄河早景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吴亦诚同学通过查找资料及询问当地相关人士了解到黄河下游河段冲击塑造了华北平原的地貌,从前有过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湖泊,沼泽,还有大象,獐子,鳄鱼等各种动物。但随着人们对耕地的开发,这里的森林覆盖率急速下降,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治理好我们国家的母亲河成为了当地政府及百姓心中的夙愿。
图为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生吴亦诚同学在黄河沿岸了解当地水质治理情况
在19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根据习总书记的话,治理黄河首当其冲的是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吴亦诚同学通过调查了解到沿黄种植大户白学杰在节约用水种植上使用了新“神器”——双翼式平移自行喷灌机。可见机器身上布满喷头,伸展双臂匀速前行。“在电脑上设定水量和时间,400亩地3天就能浇完,喷洒均匀,用水量少一半。”白学杰说。目前县里农业生产可节水47.2万立方米,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9.44万公斤。从大水浇地到为作物打“点滴”。他用自身行动和创新手段深刻践行了总书记下达的量水而行,节水优先的指令。
对黄河近年的治理手段做进一步了解,吴亦诚同学发现筑造水坝和水力发电站也对黄河节水及对水的二次利用有极大帮助,经查询资料后,吴亦诚同学来到黄河沿岸进行走访调查,为周边居民普及黄河筑坝的作用。黄河堤坝可以起到束水攻沙,蓄清刷浑,淤滩固堤之所用,筑建堤坝是对黄河治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工程。
图为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吴亦诚同学为当地居民普及堤坝的治水作用
吴亦诚同学还通过环保技术服务、巡河护河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志愿帮助环卫工人清扫黄河沿岸垃圾及积极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广大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认同,为促进国家推进垃圾分类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吴亦诚同学在志愿捡拾垃圾
图为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吴亦诚同学拍摄的垃圾分类宣传
通过对经历过不同黄河治理手段的老一辈居民的采访,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吴亦诚同学了解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从最初的下游防洪走向全流域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大规模退耕还林(草)工程,直至近年来的生态优先、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与区域生态文明综合治理等,水沙治理取得成效。黄河浩荡东行,润泽良田,黄河水跃高山、穿沙漠,润泽120多万亩耕地,浇灌出一个个“粮袋子”:塞上江南、河套灌区、中原“粮仓”、黄淮海平原……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灌区目前有大型灌区84处、中型灌区663处,灌溉面积达1.26亿亩,黄河流域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六成以上。
图为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吴亦诚同学拍摄的黄河沿岸近景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吴亦诚同学通过本次志愿活动充分体会到黄河创新治理的变化及国家的发展之快,明确了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对于国家治理发展的重要性,深刻理解了黄河的治理要靠每一个人的努力,为黄河治理注入我们的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75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