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描摹了老年人消极的人生状态:“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
农村逐步呈现老龄化,农村养老问题不容小觑。由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安于靠种地维持生活,所以他们选择外出打工,把孩子和老人留在农村。
为调研农村养老模式,我们至臻实践队来到日照市五莲县东洪河村,先后来到幸福苑和老人家里。在那里,我们了解到老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渴望精神上的丰富。
我们首先来到幸福苑,对敬老院的设施进行调查,无障碍设施、卫生间餐厅、卧室等等日常必需的场所进行细微研究,对老人的日常生活方便满意度做一个大体的了解。在此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老人仍存在不愿去敬老院的心态,村委对这些老人进行劝导。主任也提到,后期老人多了,会有扩大幸福苑的想法。后来,在李东主任和董淼主任的带领下来到老人家里调研(有残疾老人、无儿无女老人、儿女等空巢老人),询问养老模式,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大部分都是家庭养老,也有自我养老,这些模式主要取决于老人的个人条件,经济条件,配偶及子女情况,社区状况附近的环境等。许多空巢老人缺乏的不是物质的供养,更多的是精神的慰藉和日常的陪伴。为空巢老人提供关心和帮助,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社会的责任。部分低保户的老人主要的精神安慰是外出与其他老人聊天、在家听广播、看电视等,经济来源于邻居亲戚的帮助,获得政府和村委补贴。
孤独感在老年人中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因为年龄的增长会带来其社交网络的变化,包括亲密他人的逝去和自身功能的衰退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的丧失,这些丧失会导致老年人社会交往质的变化和量的变化,从而使其更加可能感到孤独。孤独感对老年人会产生消极影响,会使老年人更容易抑郁,更可能走上自杀之路,也可能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水平下降。
在与老人们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很渴望能有人和自己聊聊家常,排遣孤独。可是,这个愿望都是奢侈的。他们日常的活动基本都是听听广播,看电视都很少。再加上听力障碍,鲜有人有耐心和他们沟通。久而久之,老人们与世界脱轨了。并且,城乡之间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使老人们有一个安乐的晚年。
党中央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进人民福祉。养老问题一直是国家政府和人民密切关注并且重视的事情,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庞大,面临状况较为复杂,在五莲县东洪河村养老现状的调研过程中,成员对农村养老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切实感受到解决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对建设现代农村的重要意义。未来养老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不管是哪种养老模式,都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让老人们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养的晚年幸福,同时我们也会继续深入探索,并帮助构建农村老人的幸福晚年。
现在,我国的养老模式单一,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还有机构养老模式和社区养老模式。家庭养老、社会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城市目前存在的三种基本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等机构社会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新兴的、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模式,三种基本养老模式的优劣不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三种基本养老模式优劣变化及发展趋势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养老服务已得到很大改善,使很多老人们有所养有所居。木心说:“中国的公园,许多人在那里练气功,抱住树,晃头。那是怕死,没有别的意思,穷凶极恶地怕死。”表现为极度怕死,每天测十次血压,抢购一切真真假假的保健品。他们在对青春的留恋中,对生命的体悟中,对自身命运的垂怜中,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在做最后的挣扎。于是,你看到了他们如孩童般纯净的举止,却又满是蹒跚的皱纹,夹杂无法言说的内心之痛。
关注空巢老人问题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将面临的问题,只有形成政府主导、家庭配合、企业参与、社会援助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协作,依托健全的保障制度和体系、完善的社区医疗护理服务体系,才是改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根本途径。
愿世界上所有的老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77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