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是防止病毒传播的必备用品之一。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深入展开,口罩的需求量也快速增加。随着人们防控意识的普遍增强,出门入户、上下班戴口罩正在形成良好习惯。但口罩一般都是“一次性”的较多,用完就“一扔了之”,这样很容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为此,一“罩”不染实践小队在青岛市黄岛区双珠路社区和青岛市黄岛区东漕汶村展开调查。
发放问卷,深入调查
1月18日,一“罩”不染实践小队展开了问卷调查报告,首先,小队向居民发放了问卷,并进行了采访。其次,小队调查了社区大学生关于废旧口罩的相关内容。最后,将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次简单的问卷调查及采访,发现所在的社区自我卫生防护做的很到位,都很注重口罩的定期更换。1月19日,小队又向社区老人进行走访调查,邀请他们完成调查问卷,并询问他们一些关于口罩问题的看法。
调查显示,社区大部分居民,在口罩使用频率上,口罩都是一天一换,少数居民为一次一换,极个别居民三天一换;在口罩丢弃方式上,绝大部分居民都有口罩分开放的习惯,并且口罩丢弃时都会将口罩折叠丢弃,少部分居民丢弃时不进行分类,随意丢弃;在口罩的使用方式上,社区居民采用一人一口罩式,不乱戴,讲卫生。
发现问题,总结疏漏
1.绝大多数居民都认为口罩消毒后还能再用。本次调查的老人中,绝大多数老人认为热水能够杀死病毒与细菌,经常会用热水给使用过的口罩消毒,以此来减少口罩上的细菌残留。消毒过后,继续佩戴原先的口罩,省下一个新口罩,从而避免旧口罩的浪费,因而减少了口罩的更换频率,减少了购买口罩的费用。还有的部分老人通过酒精泡的方式来给废弃口罩消毒,将口罩浸泡在盛满酒精的容器中浸泡三个小时及以上,再用清水冲洗,于太阳下暴晒后重新使用;极少数老人甚至将免洗酒精喷于口罩外表面,晾晒一天后继续使用。
2.许多居民戴口罩不规范。在农村,避免不了随处可见的人际关系,遇到熟人总要打声招呼,问句好。但是口罩总是成为这一过程的一个障碍物,戴着口罩说话难免会出现声音走样,口齿不清等情况,因此大部分居民在交谈时会将口罩摘至下巴下,交谈结束后再重新戴上口罩。殊不知,下巴区是污染区,当口罩面碰至下巴区时,口罩已经污染,无法再起防护作用。当再次戴上污染的口罩时,无法降低病毒感染风险度,只会增大病毒感染几率。
3.部分居民存在口罩乱扔问题。目前,为了简洁方便,一次性口罩是家家常态。并且市场上一次性口罩种类多且全,不存在口罩断货的可能性。许多居民将戴过的口罩随意丢弃,导致家里、路边随处可见废弃口罩的身影。
见缝插针,减少污染。
通过搜索资料后发现,一次性口罩洗了之后一般都不能再用。一般是指棉布或纱纺口罩,但是这种口罩一般只能够保护人体口鼻免受蒸汽或空气中比较大的颗粒,所以在疫情期间尽量不要洗了口罩再用,因为洗涤之后有可能会降低口罩防护能力。对于一般的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在洗涤之后可能会使防护层变薄,使中间粒径孔径变大,无法再起防护作用。
之后,小队成员均向家庭成员展示了本次的调查结果,说明口罩洗涤后所带来的变化,无法再起防护作用,并且建议家人不要洗涤一次性口罩,以免病毒来临时带来不必要的危害。提出在家里设置一个废弃口罩专用箱的措施,将废弃口罩折叠后丢进专用箱里,以便集中处理。
调查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不仅仅是青岛市黄岛区双珠路社区和青岛市黄岛区东漕汶村出现的问题,这还是社会应直面的一个痛点问题,口罩的规范问题、重新利用问题、收集处理环节,这是国家资源回收过程中不可小觑的一个环节。日常生活中,这些环保问题,值得被每个人重视,需要每个人的行动。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应担当起时代重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应该积极主动地社区应该开展口罩知识普及的相关活动,让居民深入了解口罩相关知识,造福人民,奉献社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79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