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城黑陶,是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色如墨、亮如镜、硬如瓷、声如磬,被专家学者称之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黑陶之所以是非遗文化,不仅是独特的外形样貌,更在于一种匠心情怀。泥土为舟,巧手为桨,陶韵天下,匠心相承。
风和日暄,冬阳煦暖。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齐承陶韵实践团来到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黑陶厂,开启了有关两城黑陶的探秘之旅。通过此次实践,我对先前不熟知的日照黑陶有了更加系统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对黑陶文化也有了更深的感触。
当我们走进两城黑陶厂,日照市非遗传承人刘加东老师热情的迎接我们。他幽默的语言、热情的态度,让原本紧张的我们放松下来。通过与刘加东老师的交谈,我们了解到,日照黑陶是龙山文化中最典型、最著名的陶器,有“原始文化中的瑰宝”之称。提到黑陶的用途,刘老师说,“多年前,黑陶主要作为实用性生活器皿,随着时代不断变迁,黑陶逐渐发展为高档工艺品,收藏价值也愈发上升。”黑陶不仅可以作为实用性器具,还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可谓是一举两得,不失为近来人们竞相追捧的艺术品。
在刘老师的引领下,我们走进黑陶展览馆,迎面袭来的是返璞归真的气息,近距离的观赏,小心翼翼的触碰,让我深深震撼。众多形态各异但又栩栩如生的陶艺品安静的陈列在展架上,虽然是陶器,却又都展现出不同的神态与风采,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人物,完全流露出“传神”二字。镂空的花纹、立体浮雕的设计、磨砂的手感,当传统黑陶工艺与新时代的手工技术创新结合时,两城黑陶便散发出巨大的活力。
看到如此精致的陶器,我禁不住问刘老师,“制作过程是不是特别考验手艺人的技艺和耐心?”刘加东老师笑着说,“那当然,做陶艺考验的是一个人手上和心底的功夫。”从这句话中,我可以感受到黑陶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在磨炼匠人的技艺与心性,从拉胚、雕刻、抛光到烧窑,每一个陶器的制作,少则两三天,长则四五月,如果没有静下心来的钻研摸索,严苛到细节的制作要求,就不可能完成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很多产业拥有了自己的流水线,批量生产、贴牌加工已经成为商家抢占市场的有力手段。但是于黑陶而言,只有慢工才能出细活,从陶土、淘泥、饧泥、揉泥到拉坯造型、整型再到雕刻、抛光、装窑、烧窑,每个环节都是纯手工制作,无法复制。“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手工艺人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不断摸索,坚守如一,将自己的全部情感注入作品,真正与作品融为一体。
感受到两城黑陶的韵味后,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真正静下心来做陶艺的人少之又少,非遗文化的传承也遇到了瓶颈。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之外,更要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我们可以做志愿者,主动将陶艺鉴赏课引进中小学校园,让孩子们从小就能体验到非遗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将大学生团建与做陶艺相结合,既能满足娱乐的氛围,又能让大家亲身体验做陶艺的辛苦。
总之,我们要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得见、感受到两城黑陶文化的魅力,积极弘扬其中蕴含的非遗文化、工匠精神、当地特色文化,让日照黑陶突破尘土,再生新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82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