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环保,从小我做起

来源: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作者:唐莹

黄河环保行

图1为黄河图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母亲河。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经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河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保已经成了人们所关注的大问题,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黄河文化以及养成环保意识,1月21日,22日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动物医学20级同学唐莹走访了部分工厂,餐馆,以及有关环保的部门,并对其进行了宣传和调查。

图2为分类垃圾桶

唐莹同学在小区内发现了多个分类垃圾桶,垃圾桶上标明了所能投入的垃圾,这把一些的老人和孩子也都能正确地将垃圾分门别类地放在对应垃圾桶里。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的数量,改善生存环境状态,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消费增加了。据统计,1979年全国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2500多万吨,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运费是1.16元/吨,是1979年的4倍。经过高温焚化后的垃圾虽然不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投资惊人,难道我们对待垃圾就束手无策了吗?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现有的生产水平,将丢弃物物按品类处理,将有效物质和能量利用起来,将无用垃圾填埋起来。这样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还使全民参与有关知识培训,可以提升社会对环保行业的重视,增加环卫工人的就业率,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

图3为唐莹同学宣传环保及垃圾分类知识图

经过唐莹同学的走访和调查,虽然垃圾分类的知识已经普及,但仍然有一些人对垃圾分类问题不是太清楚,所以唐莹同学查询了有关资料后向一些叔叔阿姨们普及了有关知识和解答了一些疑问。在宣传过程中,他们都在认真的听唐莹同学所普及的知识并承诺以后一定坚持垃圾分类,为保护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4为唐莹同学查询资料图

图5为唐莹同学走访工厂图

唐莹同学的家乡大庙镇是盛产石英砂的地方,并向各地运送石英砂,所以出现了愈来愈多的石英砂厂在前几年,路上经常是一个车走去扬起一半沙,她们那里的一句玩笑话就是“一碗饭半碗砂“对此,近年来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调整工厂和居民区的位置关系,并抓紧了环保问题。今年,路上的灰尘少了很多,空气也干净了不少。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资源,因为有了资源人类才得以生存,如果资源环境遭受破环,那么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就变得不那么理想。从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讲,保护环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确切的说是可持续发展,这是为人类子孙谋福利的长远事,不是为了要取得单一的眼前经济利益就去破坏环境。从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讲,环境保护体现了个人修养与素质,也表现了一种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

图6为唐莹同学捡垃圾图

尽管现在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存在垃圾仍然有垃圾乱扔的现象,唐莹同学在路上看见垃圾后主动捡起并放入垃圾桶。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随着人们的认知水平提高,对环境要求的提高,唐莹同学相信,在未来,家乡的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美好的家乡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让我们期待家乡的美好明天吧!

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她浩浩荡荡、浪花相接、万里奔腾、她冲破峡谷,划开原野,映着日月,载着船帆。有人沉重的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治理黄河,首要的任务就是制止水土流失。许多特有的珍稀物种正在以我们无法预料的速度狐独的死去。为了生活在母亲河里的生物,为了我们自己,我提出以下倡议:

1、设置禁渔周,在禁渔周内,不许捕鱼。

2、要规定限制母亲河上的船流量。

3、不许捕捉黄河稀特有的动、植物。

4、在母亲河的两岸不许建立对黄河有害的工厂等公司。

5、要在黄河两边多植树、都造林。

6、不要把污水排入母亲河。

黄河无私的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我们亲切的称她为“母亲河”我们一定要保护黄河,保护黄河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84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回忆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七十多年前,革命前辈们怀抱着坚定的信念,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为进一步提高当代青年对红色足迹,红色精神的了解……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探访革命圣地,回味红色经典

为更好地传承、发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寻找先烈的革命历程,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7月15日,“踵事增华小分队”成员前往了山东省邹平市的……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峥嵘岁月豫西忆 英雄精神绽光芒

古橿的枝叶随风轻摇,红寨山下的屋墙满载历史尘烟。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民曾在汝州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为追溯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7月17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踵事增……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不忘烈士洒热血,传承基因弘精神

古橿的枝叶随风轻摇,红寨山下的屋墙满载历史尘烟。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民曾在汝州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为追溯红色历史,传承红色血脉,2022年7月17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踵事增……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缅怀革命英烈,铭记历史使命

青山埋忠骨,素菊慰英魂。烈士伟绩,百代流芳。为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2年7月19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踵事增华”小分队成员前往来到邓州市烈士陵园,开展…… 赫本的猫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生态建设,助力绿色发展
(一)提倡政府强化监管力度,保障生态建设。调查显示浙江省工业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氮等氮氧化物工业污染较为严重。我们应该提倡切实抓好污染减排工作,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加强环境监测。切…
聊大生科院举办“探索招聘简章,奠定就业基础”活动
【生科】举办“探索招聘简章,奠定就业基础”调查活动生命科学学院举办“探索招聘简章,奠定就业基础”调查活动为了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环境,2月2日,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逐梦之光创业团队于线上举办“…
聊大生科院举办“创新创业我能行,调查问卷我手中”活动
【生科】举办“创新创业我能行,调查问卷我手中”活动生命科学学院举办“创新创业我能行,调查问卷我手中”活动为了了解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相关活动的现状,为学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提供调研基础,1月30日,聊…
探访个体商户,助力复工复产
若要问我大学参加的最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什么,我想我的回答就是此次2021寒假社会实践的活动。受疫情的影响,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不能同往年一样进行集体调研活动,但是分散调研同样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聊城大学教科院举办“普及防疫知识 筑牢家国情怀”社会服务活动
1月31日,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青鸟归巢志愿服务队于山东各地区举办“普及防疫知识筑牢家国情怀”社会服务活动,旨在宣传防疫知识,为防止疫情疫情反扑、阻止疫情再度蔓延贡献力量。本次活动主要分为志愿者线…
乡村情,乡村人
【曲园学子寒假行–乡村情,乡村人】养老问题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这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有关,更与每个人心灵所需所供,精神和物质的条件等联系的更加密切。因地区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以及个人原因的…
21再战疫——公安民警采集点“扎根”
(化工学院通讯员:白天承)东湖公安分局的民警史忠超、陈越是双警家庭,夫妻俩并肩作战,从早忙到晚;龙凤分局民警崔宇,白天在核酸检测采集点维持秩序,晚间到集中隔离宾馆工作,连续工作已有10天;来采样…
山东大学春晖社“疆来有你”支教队支教进行时——第九天
2月4日,“疆来有你”支教活动来到了第九天。所有的课程也已进入了收尾阶段,每位老师都十分不舍,除了认真备好每节课以外,每节课前课后也多了一些与孩子们聊天的时间,刚刚熟悉起来的支教队员与孩子们,却…
采访家乡人,感受家乡生态环境变化
2021年2月3日,山东大学微电子学院“勇踏新征程,筑梦新时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宾明惠采访一位家乡人关于近几年来家乡生态环境变化的感受。“全会上提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不知你对家乡的…
古琴文化远流长,传承非遗永流传
2021年12月28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资源学院探寻非遗脉搏宣传实践队开展了“了解非遗文化内核”实践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