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养蚕织丝绸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希腊、古罗马称我国为“丝国”,罗马的大奴隶主把我国人民织的丝绸视为无上珍品,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更是把我国人民织制的丝绸传递到多个国家,不仅如此,也把我国出产的瓷器传递到其他国,丝绸之路的开通也方便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养蚕是中国劳动古代人民创造的重要技艺,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种桑养蚕方法相传于皇帝的妻子嫘祖。
家蚕的祖先是野蚕,其形态大小和繁殖方式与家蚕类似,染色体数野蚕为n=27,家蚕为n=28,有学者认为家蚕是野蚕的一个染色体在进化的过程中切断为两个而产生的。蚕在动物界属于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家蚕属、桑蚕,养殖桑蚕是我国最热门的养殖业之一,蚕不仅本身可以变卖,而且结茧的蚕丝可以织成布料,也可以织成蚕丝被。蚕丝被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效,其也可以预防一些疾病,如:风湿,可使老年人免受风湿之苦。
2月6日,农学院科技支农队的实践队员刘德湘对自己家乡的养蚕业进行了线上调研,经过了解,养蚕分为五个过程,分别是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其发育温度为7℃~40℃,比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蚕卵孵化出的称为蚁蚕,身体呈褐色或赤褐色,极细小且多细毛,形态类似蚂蚁,蚁蚕出来两小时后就会取食桑叶。蚕生长致五龄末期,排出的粪便由硬到软;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趋向透明,口吐丝缕,代表蚕以生长致熟蚕。把熟蚕放置在特定容器内,熟蚕便会吐丝结茧,待到蚕结茧完成之后,蚕茧便可以抽丝,抽丝制作布料。
实践队员刘德湘意识到养蚕织丝绸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强有力支柱,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方法,是助力乡村脱贫致富的好技艺。村里修建五个大棚进行桑蚕养殖,在春耕时期,雇佣村民种植桑树,采摘桑叶喂食蚕,使得村民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将蚕茧抽丝制作布料变卖,厂家也获得了收入。运用乡村田地种植桑树,既有利于为桑蚕供食物,也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95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开展国家公园科普精神宣讲12月25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志愿团举办国家公园科普精神宣讲会,系统展示了一年来在国家公园科普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12月20日清晨,湖南长沙大雪初霁,湖南农业大学的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在省植物园生态馆内开启了一场别具湖湘特色的“国家公园的生命密码”主题宣讲。展厅入口处,用湘绣工艺绣制的《千里……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为推动科技赋能生态保护,11月20日,在长沙生态动物园科普馆,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国家公园科技展。活动以“智慧守护绿水青山”为主题,集中展示了遥感监测……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为响应“美丽中国”建设号召,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城市生活,11月15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在长沙黄兴广场打造沉浸式国家公园科普体验空间。活动以“星城连山海共护生态家”……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普及国家公园知识,大力传播生态保护理念,筑牢生态文明根基,助力美丽中国建设。1月13日,在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内,一场以“解码国家公园生命密码”为主题的科普宣讲活动正……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实质性突破。近日,该院2023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何昱呈在广东省食品检验所(以下简称“省食检……
何昱呈 湖南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和英雄的故事。2024年11月至12月,2025年2月至3月,湖南农……
林萱 杜泓萱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传承沂蒙精神,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筑牢信念之基,助力文化繁荣。12月7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开展了沂蒙精神宣讲的活动。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凝聚起砥砺……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