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从1921到2021,百年的征程波澜壮阔,一批批共产党员为民族复兴,为国家富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习主席曾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在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值此建党百年之际,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寒假实践队——红影访谈录成立,希望通过讲述身边优秀党员的故事,倾听一代党员的声音,为新时代青年树立楷模,筑牢信仰之基。
张西昌,是一名老红军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护卫毛主席走完了长征全程,在长征前后给毛主席当了6年的警卫员。退役后的张西昌在山东农村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过着贫困的生活。但他不抱怨、不气馁,始终保持一名红军战士的本色,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追求革命理想,踏上长征之路
壮志青年,一腔热血
1910年5月,张西昌出生在了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重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张西昌的父母在他年幼之时就不幸去世,为了生活,张西昌从小就给地主放牛,常常还需要忍受地主的打骂,过着贫困潦倒的艰苦生活。
1927年,南昌城头打响了石破天惊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一年,张西昌17岁,正值青春年少时,也是在这一年,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断后队伍来到了张西昌所在的安远县天心圩,队伍在此地进行整军,打土豪乡绅。关于这支队伍的故事也传到了张西昌的耳中,张西昌听后备受鼓舞,心中也燃起了追求革命的理想。革命的种子在张西昌的心中逐渐破土发芽,茁壮生长。17岁的张西昌便瞒着家人踏上了寻找革命的队伍之路。当来到了队伍整军之处,张西昌失望地发现革命军早已经离去,但张西昌并未放弃,始终怀着找到革命队伍的信念。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经过两年的努力,1930年,张西昌终于加入了一支地方革命武装队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1年,张西昌又如愿地加入了心中向往已久的红军,张西昌凭借在战斗中的勇敢无畏,出色的表现,转年被调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中央政府所在之地——瑞金,后经过选拔,成为了毛主席的一名警卫战士。
长征漫漫,信念如磐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张西昌护卫毛主席与红军队伍开始了漫漫的长征之路。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勇夺腊子口……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张西昌曾患上了痢疾,甚至走起路来都吃力,在面对毛主席关怀询问时,张西昌硬挺起自己的身子,强打精神,隐瞒自己的病情,不让主席担心。张西昌与红军战士一同,越过高山,趟过激流,翻雪山、过草地,一次次化险为夷,置生死于身外。
1936年,长征结束,红军的有生力量和革命火种得以保存,张西昌因在长征中保卫首长立下了功劳,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谱写了一曲向死而生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其所留下的红军长征精神更是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是民族自信的种子。
(二)胸怀党员信仰,诠释初心与使命
“这枪是从敌人手上得来的,你要拿着它革命到底”
1936年,这已经是张西昌担任毛主席警卫员的第六年,与毛主席六年的朝夕相处之中,张西昌深深地受到了毛主席思想、精神的影响,在日后完成的《跟随毛主席长征——回忆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日日夜夜》回忆文章,张西昌详细地回忆了与毛主席一同工作的点滴,始终牢记着毛主席的教诲。1937年,张西昌听从组织的安排,前往八路军老四团任侦查排长,在他的回忆文章中就曾提到,在离开之际,毛主席特赠送了张西昌一把短枪,并嘱咐张西昌:“到下面的部队要好好锻炼自己,这枪是从敌人手上得来的,你要拿着它革命到底。”
毛主席的话语,张西昌始终放在心中,并且践行于实处。在抗日战场上,张西昌顽强拼搏、奋勇抗战、英勇无畏。1945年8月,张西昌在江苏拓汪的一次战争中腿部不幸受重伤,不得不转移至山东临沭蛟龙镇石门头前村养伤。几个月之后,张西昌伤势好转,但由于腿部伤势过重,张西昌成了二等乙级残疾,张西昌也因此再也无法返回战场,在不舍眷恋之中,张西昌告别了部队。
“虽然腿伤留下了残疾,但还能为党为人民做点事”
离开部队之后,张西昌在山东农村成为了一名平凡普通的农民。张西昌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也未曾向过组织邀功请赏,对于自己曾经是毛主席警卫员的事更是闭口不提,生活贫苦却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保持着一名红军战士的本色,踏实本分,几十年便是如此。
1953年,张西昌受邀前往中南海接受毛主席的接见。面对毛主席关切询问,张西昌汇报了自己在农村的生活情况,并说道自己在农村过的很好,还担任了村里的民兵连长和治安主任,虽然因为腿伤留下了残疾,但还能为党为人民做点事。毛主席听后高兴地对张西昌说道:“要教育民兵,掌握好枪杆子,不要摆架子,要把工作做好。”
在中南海短暂停留三天后,张西昌便启程回家。张西昌这样的一别让众多人不解,甚至说他糊涂,有人认为张西昌曾经是毛主席的警卫员,得到毛主席的关心,可以向毛主席要求个一官半职。对此,张西昌直接否定,并严肃回应道:“我是共产党员,怎么可以伸手要官呢!更何况农村也需要我们带领群众来建设,这叫革命工作分工不同。”
“这一辈子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入党”
乡音难改,血浓于水。在山东踏踏实实当了37年农民之后,年老的张西昌萌发了叶落归根的想法,在1983年,张西昌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回到了以及阔别了56年的安远。这时的张西昌已经73岁了,他的记忆出现了明显的衰退,但交党费的日子他却始终记得。张西昌曾对两个儿子说过自己这一辈子最骄傲的事情,既不是打了多少仗,消灭多少敌人,也不是跟随毛主席六年,陪同毛主席完成长征,而是两个字:入党。张西昌在战争中因特殊功绩入党,对他来说最光荣的便是自己的党员生活。在张西昌看来,党教会了他“朴实”,教会了他“一切为人民服务”,教会了他“爱国爱人民”。张西昌曾亲手写下的“还布袋”事件,教会了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党员”这一光辉的烙印深深印在了他身上。
1998年9月21日,张西昌长眠在故土安远,享年88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征程,如今正值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依旧还走在长征之路上。当我们再次讲述起长征,回忆起张西昌这样一名共产党员的故事时,为的是让他们身上的精神在今天依旧焕发出更强大的精神力量,迸发出其无限的新鲜活力。
实践团队成员张紫含是张西昌同志的曾孙女,小学时,张紫含从父母那里了解到了有关太爷爷张西昌的故事。毛主席教太爷爷识字、写字,毛主席嘱咐太爷爷将从百姓那里借来的布袋子还给百姓等故事,都让张紫含同学感触颇深。“太爷爷一直教导他的孩子做事情一定不要怕困难坚持到底,那么我在生活中,如果我遇到困难,我不会轻易放弃,我会不断地去挑战,去克服。”受到太爷爷的影响,张紫含立志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她看来,太爷爷始终坚持跟党走的坚定,为国家为党为人民奉献的精神始终激励着自己,推动自己不断前行。如今的她已经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未来,张紫含提到自己也将会继续奋斗,时刻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的前进,需要精神的滋养。张西昌生动诠释了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在张西昌的身上,一名党员的忠诚、奉献、担当,至今依旧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张西昌的故事不断被一代代的党员续写,我们也在倾听讲述党员的故事中,学习用信仰照亮青春,促时代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96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