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穗城有粤队在确保做好新冠疫情防护的条件下,利用寒假返乡机会进行社会实践。为深刻了解粤剧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粤剧大师为发展和推广粤剧所做出的努力,1月26号,穗城有粤队按照原定的行程规划,前往位于广州天河区的红线女艺术中心进行参观学习。
图|红线女艺术中心正门 杨瑞明 摄
在艺术中心的一楼,队员们首先可以看到在展厅中伫立着的四个雕像,这四个雕像展示的是红线女这位粤剧大师在不同作品中的不同扮相,其中包括《搜书院》中红线女手持纸鸢的姿势、《昭君出塞》中红线女手持琵琶含泪哭诉的形象等。
除了周三闭馆外,红线女艺术中心几乎每天早上都在小剧场免费播放粤剧名片。每天早上在小剧场看粤剧,似乎已经成为了剧场中几位老人的习惯,同时,也成为老人们寻找快乐和消遣的方式。剧场中播放的精彩的影片让队员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粤剧的美妙,曲调高低之间尽显粤剧文化的魅力。
在小剧场的旁边是红线女就任红线女艺术中心主任时的会议室复原展。红线女担任艺术中心主任后舍弃独立办公室,选择在二楼会议室办公,因为她认为,在会议室更能贴近各位专家及粤剧文化工作者们,也能近距离学习交流。
会议室复原展的旁边有一个展厅,展厅中有粤剧CD、磁带,其中包含了红线女所表演过的音频、影视作品。另外,还有关于红线女演艺生涯的书籍,其中记录了红线女的生平事迹和她说过的话。队员们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红线女进行艺术创作时的艰辛。
图|队员们在阅读书籍 杨瑞明 摄
此外,艺术中心二楼马师曾专题展示厅中,展示着马师曾和红线女两位粤剧大师的“戏剧人生”。两位粤剧大师在学习、学成和攀越粤剧艺术高峰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止步,他们继承传统,又革新创作,不断探索粤剧艺术发展的新途径,从而书写了许多开创粤剧先河的历史。例如马师曾大师曾经在其出演的《苦风莺怜》中创造出一种沙哑、压抑,表达了苦劳大众在饥寒中挣扎的腔调,被称为“乞儿腔”,这就是日后享誉艺坛的“马腔”。又如红线女大师,她不仅创造了南北结合的独特的唱腔——“红腔”,而且还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憨驸马》的构思策划。种种的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粤剧艺术文化的发展。
在展厅之中,队员们还观看了红线女与其儿子马鼎盛所作的访谈节目,在节目中,红线女提及其曾向多位戏曲大师虚心学习,其中包括梅兰芳、程砚秋。从该节目中,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红线女攀登艺术高峰的决心。
通过阅读文字和观看图片,队员们了解到1964年马师曾逝世,2013年红线女逝世。不少人叹言“粤剧该何去何从”。队员们深刻地感受到虽然名伶已逝,但其魂仍存在世人的心中。如果他们的精神永存,那么粤剧又怎么会消失呢?一代又一代的粤剧人,将迈着坚定的步伐,怀着饱满的热情,开创粤剧的繁盛时代。
在本次红线女艺术中心的探访中,穗城有粤队观看了红线女早期出演的珍贵电影片段,看到了相关的图片、文字以及各种所获得的奖项成就,了解到图片和文字背后粤剧名伶的故事。同时,队员们也感受到了红线女身上独有的粤剧文化气息及其厚实的粤剧功底,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敬佩之情。本次实践活动是对粤剧文化的再一次探索与学习,使队员们收获到了平时接触较少的传统文化知识,对粤剧文化故事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98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