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目前粤剧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探讨粤剧文化产业发展举措,1月27日下午,广东海洋大学寒假社会实践团队穗城有粤队来到了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并对博物馆内的文化创意工作者进行了采访。
图|粤剧艺术博物馆西南门 罗梓柔 摄
队员们经“西园”门口进入,来到一栋名叫“梨园小筑”的仿古式建筑,其中藏有“粤剧五大名伶”的曾使用过的戏服、物品等,以及记录他们演出的影像、唱片等。粤剧五大名伶包括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罗品超和红线女。
随后,队员们沿着参观路线,来到了琼花堂。琼花堂中摆设不多,仅有一些粤剧表演场地的模型展示。此外,琼花堂一楼处还有一家国风体验馆,为过往的游客提供服装、拍摄服务,既发挥了粤剧艺术博物馆园林区的优势,又满足了现代人民的拍照需求。将粤剧文化博物馆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粤剧文化的经济效益。
踏着梨花木制的楼梯登上二楼,有一戏台与琼花堂隔水相望,名为“广福戏台”。该戏台以一整块雕刻过的石砖为背景,左右屋檐颇具对称的美感。该戏台每周定期举行粤剧粤曲展演,动态展示粤剧艺术特色。1月27日正是周三,碰巧戏台举行粤曲演出,故队员们也饶有兴致地停下脚步观看。戏台对岸也坐着一排老人,大家都安静地聆听悦耳的戏曲歌声,偶有几位年轻人站立在河边拍摄。
接着,队员们移步到贺香楼,贺香楼是粤剧艺术博物馆的主馆,涵盖了多样的粤剧文化元素展示。来到位于地下一楼的主展厅进行参观。在这里,队员们聆听了讲解员对展厅陈列的物品、戏服的讲解,对粤剧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处,粤剧的十大行当被详细介绍:“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简单易记,读起来又朗朗上口。展厅中,有一台智能机器,队员们能通过点击屏幕,打开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其中包括唱腔、戏服、乐器等。利用现代智能技术,向游客动态地展示馆内的展品,是新时代保护和弘扬粤剧文化的新方式。展厅内还展示了各行当的戏服、声腔、各流派的唱腔,图为队员们使用展馆内的设施感受各色各异的声腔、唱腔。
最后,队员们对博物馆内的文创产品店家进行了采访,了解了目前粤剧文创产品发展的现状。从店家口中得知,目前博物馆内的文创产品都由该店制作并进行售卖,主要通过实体店面向游客进行产品售卖,还未有充分利用自媒体及电商平台,该店规划在不久地将来开通电商平台。此外,通过访谈,队员们深刻认知到当下的粤剧文创产业发展还不成熟,对比京剧及故宫等的文创产品及产业,粤剧文创产品显得稚嫩,粤剧的文创产业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图|队员采访文创店主 杨瑞明 摄
最后,队员们在粤剧艺术博物馆门前合影留念。
图|合影 胡煜莉 摄
队员们通过观看陈列展览、舞台演出,领略到了粤剧文化的独特。与文创店主探讨了今后的电商发展战略及产品推广方式等,从中,得到了对粤剧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的启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98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