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春节传统民俗调研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作者:杜昕鸽 唐啟航 沈子尧 刘泽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已至,万家灯火,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寒冰社手实践队,在红火的2月于山东烟台莱州、河南洛阳、河北石家庄、保定开展春节传统文化调研活动。

这次我们的调研对象为中国优秀传统民俗蒸大饽饽、踩高跷、拜岁、剪纸窗花。通过此次调研,向更多人介绍我们的优秀习俗,提高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也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优秀习俗的传承情况,参与到传承优秀习俗的过程中来。

一、蒸大饽饽

“二十三,辞灶天;二十四,拉大字;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全都有;三十下黑儿满街走。”早些年间,每进腊月门,这个顺口溜便在山东莱州人的心中唱起来了。而其中提到的“把面发”,是发面蒸大饽饽,这是胶东人过年特有的习俗。

那时候,大部分人家住在石头或砖砌成的平房里,家家有炕和一口大锅。腊月二十八一早,把家里存的白面拿出来,加上引子,发好面。之后便是要紧的一步——揉面。把面团放到板上,把板放到炕上,家里的女主人就围坐在旁边。揉面讲究力道,需得把软趴趴的面团柔得有劲道才好。面团揉的有形状了,用小指在面坯顶部扣出一块“鼻”,再在顶部四周对称的地方扣出四块,分别嵌入红枣,一个大枣饽饽便做好了。之后生火烧水,待水开后,在锅里放上“篦子”,装锅时需用炊帚蘸水在饽饽外皮上洒一洒,稍富裕的人家会在“篦子”上搁块肥肉,这样蒸出的枣饽饽发亮好看。

问过家里父辈人关于年俗的一些东西,他说:“过年蒸大饽饽,最忌讳外人进家门,怕‘踩装’。我小时候,大枣饽饽是用来供奉祖先、财神、菩萨等天地众神,必须五个枣饽饽叠放供奉。那时候白面珍贵,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舍得用。”无论是祭祖,还是求“蒸蒸日上”、“生活富足”的好寓意,增加喜庆气氛,蒸枣饽饽这个年俗都寄托着这片土地上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对来年的美好祝福,它生于胶东人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也是一种为生活而创作的朴素的艺术形式。

现在,在莱州一带过年蒸饽饽的人家不是很多了。一方面,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飞速提升,当下与传统脱钩是常见的事。现在的我们富足,不再需要留着白面等过年蒸饽饽吃,也无法体会到“蒸锅大饽饽才算过年“其中的盼望与快乐。另一方面,是传承问题。要过好这个年俗,还需要手艺,现在很多年轻人过着快节奏的生活,不愿意接触这些东西,自然这一习俗会随时间慢慢淡出人们视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自家蒸饽饽的人少了,但临近过年,枣饽饽还是能出现在大多数人家的供奉台上、餐桌上,是通过买卖的方式获得的。这个习俗变成了更简单的文化符号留在了当下,同时符号背后的祝福、期盼也被带到了今天。

二、踩高跷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在父母的记忆中,每年的春节里可是少不了热热闹闹的踩高跷表演。可是如今的春节里,我却很少见到高跷表演,于是好奇之下我便搜集了资料,终于对高跷有了一定的认识。

关于高跷的起源,学者们多认为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沿海渔民的捕鱼生活有关。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尧舜时代以鹤为图腾的丹朱氏族,他们在祭礼中要踩着高跷拟鹤跳舞。(见孙作云《说丹朱》)

这说明高跷从起源时便有着表演和劳动双层的内涵,而父母口中说的春节时的高跷表演则应该是其表演形式的延续与发展。

以前,每到农历正月,一队队高跷会,在腰鼓、小铴锣、大小钗的打击乐中穿街而过。一拨儿高跷人数不定,一般十几人。身量高的踩低跷,身量矮的踩高跷。表演者是传统戏装打扮。由开路棍打头儿,随之便出现肖恩、白蛇、唐僧、丑婆、姜子牙等艺术形象。由于诙谐有趣、粗犷喜人、声情并茂、时有乐哏,一向为人们所喜爱。

我也找到了海城高跷表演实况的视频一观,表演者表情夸张而丰富,在举手投足间就让人忍俊不禁。对比之下,我发现它有着不输卓别林哑剧电影的幽默效果,又比之更加能表现中国本土的风俗文化特色,实在是令人喜爱。然而,我了解到它的传承现状并不是很乐观,这一点从如今春节很少能见到高跷表演就能侧面反映出来一些。

实际上,我了解到高跷走兽这一民间舞蹈活动面临青黄不接的状况,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抢救和传承。

海城高跷秧歌历史上曾辉煌一时,并一直在民间传承不绝,但是由于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后继乏人,其表演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辽西高跷秧歌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当地及省内外有着广泛的群众影响,由于辽西高跷秧歌的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后继乏人,其表演技艺特别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特高高跷”正面临失传的危险;苦水高高跷面临传承窘境,表演人员心理不稳定,舞种生存遇到危机。 总的来说就是“后继乏人”。

从我们此次寒假实践的调研问卷收集上来的结果上看:对于问题:“您觉得自己家乡的年味还浓么?”在:“很浓”、“较浓”、“一般”、“较少”、“很少”之中,百分之四十八的人都认为自己家乡的“年味”浓度一般,只有百分之九的人认为自己家乡的“年味”还很浓。这些数据反映出大家对春节的“年味”有着比现有情况更高的要求。而在问题“您认为怎样做能提升家乡年味?”中,很多人提到了“传统”“举办活动”等方法。在这个现实背景下,我们或许是时候应该想办法令高跷表演这一传统春节庆祝活动再次走近我们如今的春节中来了。

至于如何能做到这一点,我想在这里提供一点我的思考:高跷表演的“后继乏人”或许是因为在人们如今很少能接触并了解这个表演形式,导致少有年轻人对于传承高跷表演产生热情。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如今的各种视频媒体平台把这种表演形式更多地展现给大众,吸引大众的关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种表演,同时让喜欢这种表演的年轻人有机会学习到这种表演,让高跷表演“后继有人”。

三、拜岁

拜岁,过年风俗之一,是指在岁首新年辞旧迎新之际,拜祭岁神。“岁”又名为“太岁”,对应干支,用以纪年,岁神亦称年神。太岁神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年之主宰。拜岁是中华民族流传至今最悠久的传统风俗之一,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在岁首举行祭祀仪式,迎新岁、祈年、接福。

作为中华名族最为悠久的春节习俗之一,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看见很多它的影子,记得每年除夕奶奶家的香案上都会或多或少的摆放一些贡品,点上几只香,那烟雾缭绕间或许就是奶奶对岁神的祈福吧,还有每年大年初一回老家拜年时看着家家户户门后或院落里燃尽的香灰,可能也是人们有意或无意的传承吧。或许奶奶和老家亲戚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什么深意或者传统,他们知道的只是为全家人祈福。

不过也正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这传统的深意和传统历史,现在能看见还在进行拜岁或者说类似的活动的大多都只剩下奶奶那老一辈了,每年除夕香案上烟气慢慢少了,不知道岁神会不会感到寂寞。

或许会有人觉得这些东西算是迷信,但是我想说这形式或许不能用科学解释,但是这世上又不是只有理性和科学,过节过的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感情,拜岁本身或许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在这个看似没有意义的形式上寄托的是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愿景。

所以,我想让这份愿景和希望再度洒满华夏大地,不过客观来讲,拜岁的一些传统形式确实不在符合现代社会,比如大量的焚烧纸质祭品等,我们要做的是保留它美好的内涵和深意以及部分形式,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它定义一些新的、适合现在的形式,比如国家、政府或者社会组织可以发动百姓进行拜岁活动,比如在春晚之类的活动中加入一些拜岁的元素,又或者每年根据当值岁神的特点设计出卡通的新年吉祥物,甚至可以带动周边制作进而带动经济发展,让拜岁这一传统习俗以现代人能够接受的形式继续传承下去。

愿岁神不再寂寞,愿拜岁的传统能再度遍布华夏,遍布世界。

四、剪纸

剪纸起源于汉,当时的造纸技术促进了剪纸技艺的普及,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至元代,相继流传至中东及欧洲。而剪纸技艺真正繁盛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以剪刀铰出为主;剪纸进入城市后,新的生活理念参入剪纸艺术中,而千家万户一起制作,就逐渐成了习俗。随着需求增加,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也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纸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窗花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有戏曲人物,以及一些吉详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然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下,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受到了冲击,依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发现:超六成受访者表示年味已几乎消失,相关习俗也不再参与。民间文化面临挑战,剪纸艺术的生命正经受考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庞熏琴的著作——《图案问题的研究》中也指出: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来看,除了在偏僻的农村中,和在遥远的边区之外,一切工艺品已经差不多丧失了,长期受着侵略者文化的腐蚀,而使民族自尊性动摇与民族文化的逐渐毁灭。

如此优美的传统习俗却面临严峻的消亡危机,实践队成员刘泽宇经过多方走访查询试图找出一些缘由。

首先,全球化带来的西方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

从工业革命开始,西方逐渐确立了对其他文明的优势,竞争、开拓、法治、个人利益至高无上等西方文化精神冲击着落后地区人们的既有观念。一些少数民族或部落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已被改变,民族的文化遭到破坏。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也是如此。我国是典型发展中国家,经济虽然有发展,但仍未发达,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上的中华文明,尽管是伟大、光辉、有着悠久传统的,但它仍处于弱势地位。

其次,年轻人不愿意学。

一个原因是耐不下性子,另一个是学习剪纸手艺不好养家糊口。

剪纸技艺本身具有入坑易,精深难的特点。难在剪刻时手腕指尖的技巧力度,难在原创图案的设计构图。没有长时间的刻苦练习,无法拥有一流的刀工;而没有文化的积淀,就没有构图的精美。高门槛是剪纸技艺无法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散布农村的各种技艺也因此陷入无人问津的局面。在我国,濒危剪纸有很多,一旦传承人故去,就没有人再能剪出来,比如山西简化娘子,内蒙古和林格尔的剪纸也是这样,无论剪纸技艺有多高超,如果没有人能够传承,再好的造诣也容易失传。

国内市场低迷也是剪纸技艺传承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市场低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除了本身商品同质化严重,产品不走心,更重要的是提不起多少人的兴趣。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愿意静心收获长期满足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掉进碎片化信息中沉浸短时享受无法自拔,在抖音、快手中嘻嘻哈哈,谁还会对延时满足的剪纸有兴趣,通过我们对身边同学的采访,无人认为剪纸比短视频更有兴趣。

这就是尴尬的现实。

难道就没有出路吗?

我们经过更多的调查发现一个有趣的软件——窗花剪剪。用户通过控制鼻尖在屏幕上制作窗花图案,在某音平台上已有2593万使用量。可能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才能让浮躁的人们接受吧。但晃动鼻尖得到的图案又有多少文化内涵的传承呢?

四种春节传统习俗,每一种都蕴含着华夏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还有民族的智慧,然而他们又有这同一个特点——那就是逐渐式微,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像这样的春节习俗很多,如舞龙、舞狮……了解它们、保护它们、传承它们、创新发扬它们,让我们的中国年更有“年味”,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闪耀,这或许是时下我们很应该做的一件事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04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真人图书馆”活动

为缓解我院学子备考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压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力,11月24日,教育科学学院在4#124举办“真人图书馆”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尹珂欣、张元婷两位同学进行分享。她们从英语四…… 王婧宇 王凤 赵璐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举办“以辩会友 宏辞论道”学院交流赛

【教科】我院举办“以辩会友宏辞论道”学院交流赛为增强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加强学院之间的交流互动,11月16日,教育科学学院在4#C121举办“以辩会友宏辞论道”学院交流…… 张佳仪 杜昕育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举办“运动不单调 欢乐是王道”趣味运动会

心理趣味运动会是一种将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同学们忘却压力与烦恼,增强个人自信,培养积极心态,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11月17日,教育科学学院…… 李晓斐 刘雨佳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举办“弘扬教育家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教育家故事我来讲活动

为深入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引导我院学子学习和传承教育家的崇高精神,11月9日,教育科学学院在4#A124举办“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时代使命”教育家故事我来讲活动。活动现场…… 王凤婷 张一凡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举办“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粉笔字比赛

为提升我院学子的教师专业技能,引导同学们在书写过程中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11月1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4号楼A区举办“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时代先锋”粉笔字比赛。本次…… 刘雨佳 蔡梦娇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赴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开展“追忆先辈足迹 传承奉献精神”思想

【教科】我院赴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开展“追忆先辈足迹传承奉献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提升同学们的思想境界,丰…… 王凤婷 杨佳美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举办“莫畏前路独立难 终有逐风踏浪时”心理沙龙活动”

【教科】我院举办“莫畏前路独立难终有逐风踏浪时”心理沙龙活动为提高同学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心灵交流,培养我院学生积极应对大学生活中各种挑战的能力,11月3日,教育科学…… 吴依凡 张一凡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i鸣辩论协会2024届辩论队队内赛落幕

11月24日下午,由i鸣辩论协会主办的2024届辩论队队内赛在博学楼A108教室如期举行。本次比赛旨在检测辩论队队训成果,提升辩论队…

“绿色创意坊,废旧焕新颜”校园志愿服务活动

为响应国家绿色创新理念,倡导资源节约与再利用,同时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促进校园绿色发展,教师教育学院于11月10日在校…

“筑梦童心,自信飞扬”市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

为帮助孩子们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培养自信心,提高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同时增加同学们的实践经验,教师教育学院于11月…

教师教育学院联合七里庄社区开展“情绪特工队,心灵守护者”社区志愿服务

为贯彻落实团中央“青年实干家计划”,提升“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成效,积极响应校团委和德城团区委座谈会要求,教师…

聆听心语,汇聚成梦的摧残星河

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在当今社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它不仅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也能够为志愿者自身带…

最新发布

分类回收医用垃圾,助力实现一“罩”不染
为进一步了解后疫情时代居民对废弃口罩的处理情况,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一“罩”不染实践队开展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于2021年1月17日至1月19日,对青岛市黄岛区双珠路社区和青岛市黄岛区东漕汶村有关废弃口罩…
凝聚青春力量,共助医用垃圾分类回收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广大青年要自觉奉献青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作贡献。青年时光非常可贵,要用来干事创业、辛勤耕耘,为将来留下珍贵的…
DAY4|开展访谈1
2021年2月23日,“重走长征路队”将六位队员分为两人一组,共三组,分别对于都县政府工作人员、长征有关景区工作人员以及各学校教师、学生这四大主体进行了以互联网、电话等方式的访谈。队员首先对于都县一中…
重走长征路 西农人在四川
重走长征路西农人在四川作者:蒋恩莉/文欧运婷/图联系方式:15102834611为让大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殷勤嘱托背后对青年一代的关怀期望,培养当代青年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仰,2021年1月25日,调研团来到了成都…
追寻红色足迹,喜迎建党百年
追寻红色足迹,喜迎建党百年2021年,我们喜迎建党100周年,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党带领祖国和人民取得一次次的成功和进步,是党带领我…
山东大学“筑梦星火”脱贫攻坚宣传队实践总结会议圆满结束
山东大学“筑梦星火”脱贫攻坚宣传队实践总结会议圆满结束贫困是困扰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消除贫困是各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为调查及宣传各地脱贫攻坚成果,“筑梦星火”团队于各位成员所在家乡通过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招生宣传大使赴望江县多所学校开展招生宣传活动
生源是学校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优秀生源是高校打造教育品牌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今年的招生宣传工作要求,1月10日至2月1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赴望江县第二中学招生宣传大使的成员们前往望江县第二…
建党百年专题实践——红色记忆,薪火相传
2021年2月,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山东科技大学交通学院“红星闪闪”实践队开展“红色记忆,薪火相传”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李笑溟2月6日来到济宁市汶上县白石镇北泉村一位老战士家进行探访。92岁…
忆红色经典,承红色精神
忆红色精神,承红色典故作者:石佳琴近日,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为契机,丽水学院工学院“忆红色精神,承红色典故”寒假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展望美好未来的寒假社会…
海纳百川,势聚人才——母校行纪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赴临沂第十八中学招生宣传大使实践队于1月28日与2月14日分别成功开展了线上线下两轮宣传工作。受疫情防控影响,高中方面对外来入校人员进行了严格管控,这无疑对本次母校行活动带来了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