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索连南千古文化,助力非遗保护------长鼓篇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 作者:张怡婷 刘俞聪

2021年1月14日,广东海洋大学寒假实践队——连南考察队抵达连南,进行了为期5天的探索。本实践团队通过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学习非遗文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助力连南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

在广西大瑶山下,聚居着勤劳聪明的瑶族人民,自古以来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而长鼓就是这其中的一种。长鼓因鼓身细长而得名,又称花鼓,瑶语叫“汪嘟”,约4尺长,两头大,中间小,呈喇叭形。鼓身用沙桐木制成,两端蒙上牛皮或羊皮作为鼓面。舞时横挂在腰间,右手五指并拢,以掌拍鼓。发出“比”声;左手持一竹片,敲打鼓面,发出“冬”音,这样有节奏地连续击拍,便发出“冬比冬比冬冬比”的声音。

逢年过节,居住在粤北山区的排瑶同胞们都喜欢跳长鼓舞。起舞时,舞者身穿节日盛装, 腰扎红绸,脚裹白色绑腿,挂着1米多长的花鼓,时而腾空急转,时而如猛虎扑地,特别是双人表演时,犹如两虎相斗,又象双龙戏珠,真是妙趣横生。在表演形式上,长鼓舞分为单人舞、双人舞和多人舞,共36套表演程式,内容十分丰富。

瑶族长鼓舞作为瑶族文化最富于特征的一部分,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已经渗入到瑶族人民生产、生活的诸多层面,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成为瑶族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为了更好地助力连南村落文明古迹和非遗项目的保护性开发,本实践团队进一步对长鼓这一非遗文化进行考察,在实践中本实践团队了解并学习了瑶族长鼓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拜访了唐大打大不公和唐买社吊这类优秀的手工艺制作人。

唐大打大不公,瑶族,1944年10月生于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油岭村,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自幼喜好长鼓,20岁便开始跟随民间长鼓制作艺人唐民意三公学习瑶族长鼓制作技艺,于1980年设立了自己的长鼓制作坊,此后便开始传授自己的长鼓制作技艺,学员累计达到了28人。

在长期的学习和制作实践中,唐大打大不公集百家之长,自称特色,不断研发制作了龙凤大长鼓、成人表演长鼓、学生传习长鼓和花鼓等系列长鼓。

唐买社吊,瑶族,1977年7月生于连南县三排镇油岭村,2018年6月被列为清远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外出学习后,回到连南县油岭村创办“连南瑶族自治县名瑶工艺坊”,专业从事瑶族长鼓、小花鼓、牛角等传统工艺品制作、销售。

唐买社吊不仅传承瑶族长鼓制作技艺这一非遗项目,而且通过对传统技艺的创新,带出了一批瑶族长鼓制作技艺传承人,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推动了民族手工艺品产业的发展。

通过与两位传承人的交流,本实践团队对长鼓的制作以及相应的保护性措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长鼓主要由手工凿挫的喇叭形木材,牛皮,麻花绳等制成,长鼓的图案是采用瑶族专用的图案,一般长鼓上色时是需要进行三次上色,每次上色的颜色逐渐加深,最后才行成如图片里看到的长鼓颜色。长鼓均为纯手工制造,一般制作长鼓的主体(鼓身)要经过凿木成形,粗磨,精磨,晾晒,上色等工序。此外,长鼓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木材的好坏,相同工艺以及相同种类的树木制作出来的长鼓会有不同的效果。

目前长鼓及长鼓舞已经有较好的保护,但是仍然缺乏宣传,连南瑶族的长鼓舞虽是非遗项目之一,但是却仅仅在瑶族人民得到盛行。本实践团队建议,在保证长鼓制作以及长鼓舞不失传的情况下,长鼓的美以及瑶族人民跳长鼓舞的快乐可以传播到更多大城市的人民中去。这不仅可以将瑶族文化发扬光大,而且可以为连南创建一个更好的文化标志,带动连南的发展。

看惯了城市的钢筋水泥,今天,我们拨开了连南瑶族文化长鼓的神秘面纱,与长鼓来了一场深入的交流,感受到了其不一样的独特魅力。承载着千年文明,居住在被誉为“世界瑶族第一寨”的瑶寨的瑶族人民果然名不虚传。

我们与瑶族人民的交流还未结束,希望通过探寻和学习非遗文化,能够有效地达到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目的,相信接下来的旅途还能够探索到更多,一起来期待一下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07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让艺术之花开满校园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24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不断提高学生的中小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激发其对美学艺术的热爱从而增强对中华美学文化、历史的高度欣赏与认同,7月24日上午8时30分,“缘梦”……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走进学生家庭,走入孩子心灵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23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给予孩子更高质量教育与陪伴,7月23日“缘梦”志愿服务队于崇阳……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壮楚天浩气,树健体新风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21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增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其坚定的意志力及团队合作精神,7月21日上午8时30分,“缘梦”志愿服务队与崇阳县第三小学大白校区开展“趣味运……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20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古诗词文化,进一步增强孩子们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7月20日下午14时30分,“缘梦”志愿服务队于崇阳县第三小学大白校区……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传承手工艺术,放飞指尖梦想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19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不断激发其创造“美”的高度热情,7月19日上午9时“缘梦”志愿服务队于崇阳县第三小学大白校区积极组织并开展了“一起……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文明志愿情,奉献我先行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18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志愿服务精神,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全方位提升中小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水平,7月18日下午15时“缘梦”志愿服务队……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学习实践,劳动创造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17日电(通讯员陈琬婷)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总和育人价值。故,为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使其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用脚步丈量崇阳,持赤诚以敬先贤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17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深入了解崇阳文化发展史,感受当地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及其独特文化魅力,“缘梦”志愿服务队于在得到当地部门的鼎力支持之下,于7月15日开展了“……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外国语学院3月下旬成功举办“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活动分初赛…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办学质量,规范教育教学活动,4月1日下午,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此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

新乡工程学院语韵飞扬,筑梦新程——外国语学院开展招生宣传活动

近日,在新乡工程学院校党委副书记张永福的带领下,我院领导班子一行先后赴新乡工程学院附属学校、延津县城北学校、新乡县龙…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展“绿色循环,‘换’享派对”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3月29日至3月30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长沙汇金天虹购物中心开展为期两天的“绿色循环,‘换’享派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最新发布

山东大学“爱在流动”社会实践调研团前期采访
血液一直被视为活力与健康之源,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献血人数急剧减少,血库告急。作为学生的我们,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我们能为献血做些什么?为了普及大学生对…
追寻黄秋富足迹,缅怀革命精神
【潮州3月2日电】(通讯员肖佳纯)岁月悠悠,国泰民安无不显乾坤清朗;真情浓浓,红色礼赞无不忆先烈锋芒。2021年1月20日,广东海洋大学“凤凰寻迹队”继续开展以“寻迹红色精神,讲述红色故事”为主题的社会实…
英勇就义,不枉中华女儿
【潮州3月2日电】(通讯员肖佳纯)岁月悠悠,国泰民安无不显乾坤清朗;真情浓浓,红色礼赞无不忆先烈锋芒。2021年1月20日,广东海洋大学“凤凰寻迹队”继续开展以“寻迹红色精神,讲述红色故事”为主题的社会实…
寻迹红色精神,讲述红色故事
【潮州3月1日电】(通讯员:肖佳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要利用好红色资源,继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加强红色教育。在一部部红色电影,一首首红歌,一个个红色遗址里,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事…
深入连南瑶族文化,守住根脉传承记忆
瑶族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族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涌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当地的风俗文化也与汉族有着不一样的韵味。2021年1月14号寒假伊始,广东海洋大学连南考察队来到连南瑶族自治县,目的是…
河海大学返家乡红色专项活动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返家乡红色专项实践活动2021年2月22日-2月27日,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通信党支部八名同学参与了返家乡红色专项活动,充分理解红色精神,并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2…
山东大学控制学院蓝色防线实践调研团———上海调研小记
蓝色防线实践调研团———上海调研小记2020年春季,新冠疫情带来的危机席卷了中国大地,经过一年的奋战干,我们成功阻断了疫情传播,在这期间,口罩作为所有人的刚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值冬季疫情小高峰…
深入贫困地区,感悟脱贫之路
山东省东营市,一座低调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在默默无闻中崛起。“许你稳稳的幸福”。脱贫攻坚路上,我市稳扎稳打;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贫困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青春助力三下乡,精准扶贫暖人心。
为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马克思主义学院凡东祺小组实践队在各自生活的村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走访,深入了解了国家在助力脱贫方面实施的各项举措和政策帮扶。2021年1月18日队员胡怡婷跟随了扶贫干…
探寻传统文化之中秋篇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寓意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