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草编在新时代为羌人带来了新生活,也给整个羌族地区带来了活力和动力,现在,“爱的精灵”正带着温暖被新的匠人传承。
羌族草编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羌族的祖先大禹,是一种从远古走来的民间技艺,5000年的沉淀是草编匠人的汗水结晶,更是草编作为一个灵魂,对羌人的无限“庇佑”。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的十名莘莘学子,通过实地调研羌族草编北川馆、面对面采访羌族草编文化传承人王兴碧等人,由浅入深,形成了对成都草编的完整认知,深刻体悟到了传统文化的灿烂和民族文化的多样。
本次项目不仅是为了宣传羌族草编,更是为了传承羌族草编技术与文化,继承并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它注入时代的活力。通过挖掘草编产品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赋予草编文化厚重的人文情怀。
本次羌族草编项目的出发点在于羌族草编文化本身,以文化效益为主,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传承文化,将羌族传统草编与新媒体相融合,通过设置新话题,提高人们对羌族草编的关注度,不断强化受众对羌族草编的记忆留存,新媒体不断产出新的热点,从多元角度结构羌族草编非遗文化的历史底蕴。短短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习感悟到了羌族人民的心灵手巧和民族团结的情怀,我们也决心为北川县的文化传播奉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09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