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广东海洋大学:坚守百年龙船命脉,传承上漖特色文化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作者:古远聪

为了深入探索上漖村龙舟制作技艺非遗的发展现状,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龙抬头实践团队于1月26日再次前往上漖村,采访一位龙舟制作师傅—黄剑挺。

黄剑挺,出生于番禺上漖村的船厂附近,在上漖传统手工造龙世家出生成长,从小受家里的传统工艺的熏陶,是上漖村黄氏龙船制作的第五代传承人,他的太爷黄弘,是清晚期上漖村的“造龙者”是第一代创始人;他从35岁开始造船,如今是一位拥有10多年造船经验的“造龙者”,是上漖龙舟厂—黄氏世家的负责人。

黄师傅向我们介绍,家里祖祖辈辈都在厂里做龙舟。自己也从小耳濡目染,深受传统工艺、龙舟文化的熏陶,刚开始父亲觉得靠造龙船吃饭没有什么前途、落后,就不太支持他继续造龙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逐渐觉得家里祖传的造龙手艺应该传承下去,恰巧黄师傅对造龙舟比较感兴趣,所以就顺应父亲的意愿继承祖业。

我们了解到上漖龙舟出名的原因是工艺先进,一般都不采用螺钉连接,而是采用两块木连接,并能做到无缝连接,利用的木材也都是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同时上漖的龙舟款式好看,对外的吸引力大。

黄师傅说,在造龙舟时也想过要去创新一下龙舟的工艺,但发现创新后的工艺做出来的龙船不及传统工艺的好,传统的工艺都是经过时间的见证,是造龙舟最好的工艺选择。

经了解,80年代初是造龙舟的鼎盛时期,有100多号人参与龙舟的制作,到90年代,手工造龙舟的工艺开始没落,进入低谷时期,近十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行,手工造龙工艺又开始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龙舟,龙舟的订单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龙舟运动,甚至升级为平时的健身活动,很多没有龙船的村也开始参与比赛。

谈起这项非遗手艺传承,黄师傅坦言虽然龙舟文化到了兴起,但继承和发展仍是一大问题,这门手艺辛苦,平日里开工时粉尘大,年轻人觉得工作不体面,导致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接触这个行业。其次原材料也是一大问题,造龙舟的原材料一般都是坤甸木,而且所需的板材大,树龄也比较苛刻,一般都要400年以上树龄的坤甸木,但由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坤甸木出口国家的经济水平发展逐渐繁盛,不再需要砍伐坤甸木为生,导致坤甸木的进口逐渐减少。但由于今年的疫情影响,东南亚的旅游业大受影响,说会重新开放对坤甸木的出口。

虽然手工艺传承的路会很长,但黄师傅也在不断努力。随着进入新时代,新兴媒介也进入我们的生活,为了宣传龙舟的传统文化,黄师傅也开始利用新媒体,例如开直播、抖音等去更好的宣传和推广龙舟文化。为了能让龙舟文化更好的传承,黄师傅将龙舟文化带入校园,从小培养对龙舟的兴趣。

采访结束后,我们参观了龙舟厂。经过时代的洗礼,上漖村的整体环境都没有太大的改变,保留了传统的木制龙船厂,也正因其独特设计,吸引了不少龙舟爱好者、记着、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上漖龙舟制作技艺发展到今天已百余年了,其中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断修改和完善,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作模式。像许多传统制作技艺一样,上漖龙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兴衰,在人工智能的大环境下,手工造龙舟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我们无法准确回答。

但让人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随着政府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与支持,师傅们运用新兴媒体等传播途径宣传推广,使得这项手艺焕发出新的活力。祝愿上漖龙舟制作发展越来越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09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润雨唤惊雷,三月迎春“锋””雷锋月主题活动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功举办“润雨唤惊雷,三月迎春“锋””雷锋月主题活动为配合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并在全球共同抗击疫情的背景下,携手抗击新冠病毒,学习雷锋同志夫志不渝的精神,…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18级人力资源管理班&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美丽岳麓,携手共建”志愿活
(通讯员齐婉艺汤依琳)3月7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班&国际经济与贸易班在岳麓山景区开展“美丽岳麓,携手共建”志愿活动。该活动由两班青志协小组长组织,全体志愿者按时到达集合地点,此次志…
安徽财经大学“家乡年,最中国”文化体验小分队积极展开社会实践活动
寒假假期中包括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发展历史悠久,是由上古时…
回归母校宣讲感想
因为有了去年的宣讲经验,今年我们的宣讲团队在起初的工作中得以高效开展。我们团队决定采用六个学校分头进行宣讲准备,最后汇总在于一起进行的方式。得益于队长出色的领导和团队成员的积极配合,最后宣讲活…
经济与管理学院张衡杯作品评议
经济与管理学院召开“张衡杯”竞赛作品评议大会本网讯(通讯员闫雷武丽曼)3月3日上午,经济与管理学院于逸夫楼502召开“张衡杯”竞赛作品评选大会,党委书记姜长宝、党委副书记马驰以及副院长鲍春生、张保生…
经济与管理学院网上重走长征路活动
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知识竞赛活动本讯网(通讯员李雅婷武丽曼)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深刻领悟长征精神,经济与管理学院于1月8日起开展“…
经济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
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本网讯(通讯员武丽曼董琪)为了服务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我院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20年5月18日,我院开展为期五天的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我院全…
探索千古文化,助力非遗保护-----银饰、刺绣篇
为了充分反映瑶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成果,探寻和学习连南瑶族自治县的文明古迹和非遗项目,从而达到助力家乡保护性开发的目的,广东海洋大学连南考察队继续对瑶寨开展调研考察工作。上一次本实践团队带领大家了…
石大学子于湖北十堰完成实践
石大学子于湖北十堰完成实践为响应国家与学校号召,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深入社会,提前培养关心社会的意识,以及为深刻探寻中华民族的节日、年俗、风土、人情,在实践观察体验中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同时…
毫无特色的社会实践
为响应国家与学校号召,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