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新思想,发展新风路”专题实践调研
——部分地区对于脱贫工作的了解调查
□徐星瑶(化学化工学院2001班)
【摘 要】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己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近几年,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各级政府部门履行领导职责,创新思维,加大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一部分贫困人口脱贫,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产生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我们想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攻坚最后时期有帮助。
【关键词】脱贫攻坚 全面小康 脱贫调查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脱贫攻坚战,4年多来,5500多万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役的决胜之年。党和国家正在编制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各项规划,为即将开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规划路线。为了更好地了解到脱贫攻坚带来的成果以及脱贫人员的切身感受,我们实践小队进行了此次的实践调查。
调查背景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工作要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扶贫帮困、改善民生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追求。民生问题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更关乎国家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
目的及意义
经济方面:在全面小康之前,农村市场之所以不被重视,主要问题是开发成本过高,消费能力太低。而“脱贫攻坚”将农村人口的收入提了上来,农村人口的腰包鼓了起来,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瞬间转化为消费欲望。因此中国的经济建设正在逐步提升,为国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文化方面:当贫困人口脱贫之后,生活必需品的定义被放大,他们也真正进入了网络时代。当然不单单是在线文化获取,更多的人可以有资本开始接受更高等教育。有钱读更多书、上更好学、能够更快成才。当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上来,就可以追求更高的文化熏陶,追求更高的思想层次,真正有精力去完成精神层面的富足。这也是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政治方面:在资源的有限的前提下,资源分配的不均必然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当人们有了自己的稳定的奋斗目标(精神寄托)、稳定的工作(物质保障),也就没有必要去用扰乱社会治安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这样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生态方面: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后,人们才会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无论是在自己的房屋前后种上花草树木,还是选择绿化更好的小区。这些都是需要有精力,有资金才去考虑的,人民富足了,其对美好生态的需求,会倒逼生态建设,市场同时也会向生态倾斜。
调查方法及过程
调查人物
此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是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部分剧居民。
调查地点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乡镇
调查方法
1.相关文献法
在网上搜集一些关于脱贫攻坚的数据资料,以脱贫攻坚作为本次社会实践调查的奠基石,同时也搜集一些关于各地政府对于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及专家已发表过关于脱贫攻坚的文献资料,作为本次社会实践调查的参考资料。
2.问卷调查法
化爱行实践队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小组讨论及分析,终于制定和完善了一份调查问卷——《对部分脱贫地区人员有关脱贫情况的了解》。本问卷共有13道题组成,其中12道客观题,设有多选和单选,1道主观题。题目从各地人民对脱贫攻坚的了解程度及了解渠道入手,调查各地区人民对于脱贫攻坚的关注程度以及对脱贫攻坚的了解程度。题目从日常生活入手,保证人民问有话可说,从而为关于‘脱贫攻坚’在各地区进行程度的调查提供一份有效真实,可供参考的问卷。
3.访谈法
为了使问卷调查的结果卓有成效,我们在调查过程中还与部分脱贫人民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从他们那里,我们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也深入了解到不同地区对于脱贫攻坚的重视程度。
调查过程
1.准备阶段
前期,为了便于问卷调查工作顺利开展,我们上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并且做了相关整理与总结。最终,在队员们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下,我们从人民对脱贫攻坚的关注程度、脱贫攻坚的主要方法、各地区教育系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改善措施这四大方面确定了调查纬度。纬度确定好后,我们又展开了关于围绕纬度问卷问题的讨论。首先,我们分板块整合纬度;然后,根据整合好的维度出题,每个人负责一部分,通过不同的维度,出不同的题。问题出好后,我和另一个负责人进行问题反馈,不断完善问卷内容,希望做出一份满意的问卷。
2.活动阶段
我和另一位负责人将问卷分发到各个组员手中,由组员分发到各地不同人民填写,并回收问卷。
3.总结阶段
活动结束后,我们两个负责人将问卷在问卷星上汇总。最后,我们将各组结果统计归纳成完善的表格。
现状及分析
(一)样本分析
本次活动向全国不同地区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收集问卷共发放问卷450份,其中有效回收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全部问卷资料由小组成员核实后输入电脑,采用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绘图软件采用Excel,保证了数据分析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为调查结果提供可靠真实的数据。得到结果如下:
表一:样本的性别比例
男
女
41.23%
58.77%
表二:样本的年龄比例
18-28岁
29-45岁
46-60岁
60岁以上
74.85%
11.4%
10.82%
2.92%
本次调查中,男性占41.23%,女性占58.77%。其中18~28岁年龄段的约占74.85%,29~45岁的约占11.4%,46~60岁的约占10.82%,60岁以上的约占2.92%。根据表一可知,我们所调查的人群男女比例比较平均的,较均衡的男女比例有利于数据更加客观的的反映。根据表二的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年龄分布与跨度较大,数据覆盖面较广,有利于我们结合各个年龄段的意识,总结出更全面的结论。其中,18-28岁所占比例最大,在这一阶层的人虽然与社会接触并非十分密切,但是他们会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了数据的真实性。其次为29-45岁,这部分人群社会阅历比较丰富,对疫情带来的变化了解也更为深入,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能够为从现状提出自己建议,从而为调查提供更可靠的资料。46-60岁和60岁以上的比例虽然只占了10.82%和2.92%,但不大的比例却丰富了本次的寒调内容与内涵,使得寒调结果具有实际意义。
(二)调查现状
表一:您是否接受过脱贫支助?
A.是
B.否
39.77%
60.23%
由图一可知,在部分脱贫地区,许多贫困人口均接受过贫困支助,。贫困人口在中国的占比从1984年的66.2%到2000年的40.2%,而后贫困人口占比急剧下降,2010年贫困人口占比只有14.0%,到2017年占比只有0.7%。在本次调查中有39.77%的人接受过贫困资助,只有60.23%的人没有接受过贫困资助,由此证明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确实实施的非常到位,许多人都因此脱贫,慢慢走向致富的道路。
2.您了解您所处地区的脱贫政策吗?
A.不了解
B.基本了解
C.特别了解
31.58%
64.62%
3.80%
由图二可知,在我们所调查的人当中,存在31.58%的人不了解脱贫政策,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有一部分人没有接受过贫困资助,在日常生活中对脱贫攻坚政策的兴趣也不是非常浓厚,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填卷人所在地区对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不是非常到位,还有许多人不了解。基本了解所在地区的脱贫攻坚政策的人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占大部分,占被调查人数的64.62%,这说明平时与脱贫攻坚政策有关的事件在新闻及一些媒体和软件中的播报宣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还有现实生活中身边的公告栏伤的内容都有关此政策,说明大部分的填卷人的当地政府还是十分重视脱贫攻坚政策,努力去宣传并实施。特别了解脱贫攻坚政策的人只占3.80%,据我调查发现,大部分人只是了解相关政策,并不想去深究相关政策,我认为网络和现实中还应该大力宣传具体的相关政策,让大家不只是只知道表面,还要多多了解这些年来我们国家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果。
3.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脱贫攻坚相关知识?
A.电视、网络、新闻报道
B.书籍
C.亲戚、朋友、同事
D.政府宣传
60.23%
1.46%
12.57%
25.74%
由图三可知,了解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途经有很多,首先,最多的是在电视、网络、新闻报道中了解到相关政策,其中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60.23%,在日常生活中,电视以及网络的普及,使大多数人能够从这些途径中了解到脱贫攻坚相关政策,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网络在现代社会的发达程度,几乎人人都离不开网络,网络的传播速度也是十分迅速,内容也具有包容性,这是我分析的通过此途径了解的人最多的原因。其次就是政府的宣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来制定然后通知,所以政府的宣传也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25.74%。再然后就是通过亲戚、朋友、同事之间的聊天,所了解到的相关政策,其中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12.57%。通过书籍了解到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人数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1.46%,所占比例非常小,这是因为有许多人都不大喜欢看有关书籍,这与前面非常了解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人数占比很少相对应,因为对此不是十分感兴趣,也不会专门去看有关书籍来了解相关政策。
4.您认为当前政府对农村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怎么样?
A.非常重视
B.一般重视
C.不太重视
55.85%
40.35%
3.80%
由图四可知,被调查者所在地区的当地政府大部分都非常重视农村扶贫工作,其中占有55.85%,一方面与国家脱贫攻坚战的任务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摘除贫困地区的帽子,使当地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最终使人民达到共同富裕,共同给进入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重视的占40.35%,说明被调查者地区的当地政府对农村扶贫工作的努力还是有一定的战果,但是并没有表现出十分重视的态度,使被调查者认为当地政府对该农村扶贫工作只是一般重视。从调查结果中发现,还有少部分地区的当地政府对农村扶贫工作不重视,这也是脱坚扶贫道路上的一道阻碍,极少数政府对此工作不作为,这应该引起人民群众的重视,提醒当地政府应该努力加强农村扶贫工作。使大家伙都富裕起来,让中国的全体人民共同步入小康社会。
5.您所居住的地区是否采用了特色产业扶贫?
A.是
B.否
C.不太了解
44.45%
14.91%
40.64%
由图五可知,除了一些被调查者不太了解其所在地区是否采用了特色产业扶贫以外,大部分地区均采用了特色产业扶贫,特色产业扶贫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促进资源整合。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能够促进政府将党政部门、企业、高校等组织机构面向贫困人口的扶贫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经过充分论证和科学规划,分别投入技术、信息、资本、土地、劳动等要素来共同发展扶贫产业,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同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扶贫主体与贫困户的合作关系,保障各方都能达到各自利益目标。2、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所谓“扶贫先扶志,脱贫靠自己”。产业扶贫可以给到贫困户一定的就业岗位和工作培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从原来的“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3、加速特色农业品牌的打造。产业扶贫中,会因地制宜将特色资源打造成特色产业,推动形成特色品牌,将“特色”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比如,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将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消费型商业、文化型旅游业等依托乡村资源衍生的新业态形成一个大产业链,促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而打响区域品牌知名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发展订单生产、生产托管、土地流转、资产租赁及就业务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增收。4、带动乡村人口回流。产业扶贫会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也相当于是农村发展的一次“人口支援”,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6.您对您当前所处地区脱贫成果的满意程度?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太满意
26.32%
59.65%
14.03%
由图六可知,大部分人对其所处地区的脱贫成功都是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的只占其中的26.32%,由此说明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有许多缺陷会影响群众的满意度。据我所调查的结果来看,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三种,一是部分扶贫政策连续性不够。新旧政策差距过大,发展资源过于集中,不能兼顾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镇村缺乏工作主动权。二是一些脱贫举措落实不到位。对“边缘“贫困群众的识别不够精准,部分政策限制较大,落实不彻底,贫困户参与率不高,帮扶干部.缺少自主权,帮扶工作成效低。三是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干部作用发挥有余,群众作用发挥不足,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政策宣传不深入,群众知晓度低。
7.对于脱贫攻坚,您最担心的是?
A.政策的延续性问题
B.返贫问题
C.已实施的扶贫项目质量和可持续性问题
D.农民的自主发展的积极性问题
22.51%
20.18%
40.64%
16.67%
由图七可知,有占被调查者22.51%的人担心脱贫攻坚政策的持续性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有最新的新闻表示“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采访中指出,脱贫工作要注重保持相关政策的长期性和延续性,最重要的是把产业脱贫落到实处,把社会保障网络建立好。”所以这个问题刚好对应了大部分被调查者所担心的“已实施的扶贫项目质量和可持续性问题”,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针对特殊人群要采取特殊的帮扶办法,完善社会保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在‘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之上,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低保、医保政策,包括临时救助的综合性保障政策。教育、住房、基本医疗,包括饮水安全等问题都要跟进。”张红宇表示,在今年完成全面脱贫攻坚任务,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要保持长期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不断巩固完善。
8.(多选)您认为扶贫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A.产业发展脱贫
B.转移就业脱贫
C.易地搬迁脱贫
D.教育扶贫
19.88%
13.66%
10.39%
20.18%
E.健康扶贫
F.兜底保障
G.精准扶贫
H.其他
13.88%
7.59%
13.96%
0.46%
由图八可知,被调查者中认为应该用“教育脱贫”的占最多数,“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这句话通俗易懂却意义深刻。偏远农村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地势险要,这些都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因素。但是,仔细追究下去会发现,愚昧落后的认知觉悟才是贫穷落后的关键。多少人还停留在“我贫穷,国家就会给我低保补助,这是毫不费力白得的钱”这种思想当中,争当贫困户。还有很多人,守着远在半山腰贫瘠的土地,住在祖上留下的土坯房,这辈子没走出过大山。如果不是他们的思想守旧愚昧,怎会如此眷恋这片吃不饱穿不暖的故土家乡。外面广阔天气大有可为,就算目不识丁,年方五十,依旧可以凭借双手用体力赚取收入,过上简单平淡的生活。[1]然后就是选择“产业脱贫”的比例较多,这个原因可以根据图五以及图五的分析来看。
9.(多选)您认为在脱贫攻坚工作进展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A.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没有对扶贫资金、物资、项目等相关扶贫信息进行公示
23.62%
B.政府正在开展的扶贫项目有没有针对当地的现实情况、没有针对人们的现实需求
24.21%
C.对扶贫资金监督不到位
19.51%
D.基层贫困群众的参与度较低
21.86%
E.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
10.80%
由图九可知,在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其中最广泛的问题是“政府正在开展的扶贫项目有没有针对当地的现实情况、没有针对人们的现实需求”,其次是“.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没有对扶贫资金、物资、项目等相关扶贫信息进行公示”和“基层贫困群众的参与度较低”,这些问题均有出现,说明这些问题都十分关键,如果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对脱贫攻坚战果的稳定性起到十分大的作用。
10.(多选)你认为在当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加强或改善那些方面?
A.收入水平
B.住房条件
C.医疗保险
D.文化程度
17.39%
14.53%
15.71%
14.87%
E.就业率
F.精神娱乐
G.社会治安及福利
H.农村发展
13.41%
5.59%
7.82%
10.68%
由图10可知,更多的人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该加强和改善人民的收入水平,租房条件,医疗保险文化程度和就业率,同时应该兼顾农村发展,社会治安及福利。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11.(多选)您认为自己该如何配合国家脱贫攻坚?
A.提高自身
B.积极就业
C.长远谋划
23.16%
22.65%
18.41%
D.改变心态
E.听党指挥
F.其他
17.47%
17.81%
0.50%
由图可知,在脱贫进行中,大多数人会从国家给出的优惠政策进行自我的完善与创新,也有部分人根据国家的建议一步一步的发展,总的来说在民众方面人们自主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
12.(多选)在您的感觉里,自2013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贫困户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提现在哪些方面?
A.基础设施(如公路)
B.居住房屋(如安置房)
C.居住环境(如卫生)
23.17%
22.38%
20.73%
D.就医方便(如村医)
E.就业增收(如家乡产业)
F.其他
17.96%
14.64%
1.12%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知道基础建设、住宿条件正在逐渐变好,反映出我国对于贫困居民的硬件设置是比较重要的,也反映出我国的生活条件正在逐渐变好。
13.您对我国脱贫攻坚有什么感受?(简答题)
1.我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现在的成绩,说明我国全体上下一心,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好。
2.脱贫带来的建设发展有很多,但也仍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3.扶贫工作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该扶的扶,不该扶的不要占用国家资源,从实际出发。
4.使我们的生活和教育以及住房有了很大方面的转变,感谢国家政府。
5.相信国家,坚持党的领导,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没有做不好的事。
6.口号喊得响,实际问题未得到解决。从国家大层面看有一定的改观,但是从小层面,一个地区、一个县、一个村、一户家脱贫是不到位的,这主要是地方政府不到位,落实督促不到位,只搞形式主义,没重视过程和真心为脱贫攻坚做贡献。
7.目前的脱贫攻坚涉及的仅仅只能够维持最最最基本的生存。
8.党和政府积极参与,深入践行精准扶贫,感受到国家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关心,贫困人民积极响应号召脱贫攻坚。
9.武汉市乡村干部行动力不够效率低。
10.初步取得了胜利,以后还需要长期稳定的发展。
11.大体上使许多贫困户得到帮助,但也有一些贫困工作做的太表面,没有实际帮助。
1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脱贫攻坚需要长期坚持。
13.脱贫不但要看数量更注重质量。找准发展 路子,聚焦贫困户稳定脱贫,走出持续多彩为 民路,创办农家乐,鼓励农村人进行农业种 植、育苗圃,大力发展农村旅游文化体系,让 农村成为亮点,把农业和旅游两手抓,实现两 者融会贯通的优势,实现农民收入资金持续增长。
14.拒绝扶贫虚假信息,落实脱贫成果。扶贫干部们要脚踏实地,拒绝形式主义和官场腐败之风,让脱贫工作落实到实处,让人民真切的感受到扶贫政策所带来的美好生活,提高人民幸福感。同时扶贫干部也要认识到,产业扶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但也不能放弃。
15.加大扶贫人才培养,让教育深入贫困地 区。乡村教育一直是人民群众心里挂念的事, 要坚决加大农村支教人才的培养,大力出台支 教政策对相关人才进行支持,让支教人才为发展和谐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尽一分力,关注留守儿童的培养,要把扶贫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
16.非常感谢国家的脱贫攻坚战略,受益颇多,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六、思考与建议
加强动态管理。广大农村基层是扶贫工作的基础,扶贫档案的管理,科学的统计,精准的识别。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管理的具体体现。因此,有一个良好的统计管理体系,是我们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
加强扶贫工作队员的管理。到目前为止,扶贫工作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驻村工作队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农村缺少的是发展的意识和发展的路径,农村不是没有好东西,但是缺少对外的沟通桥梁,导致越来越落后,因此只有加强对扶贫工作队员的动态管理,让他们发挥出桥梁作用,扶贫才有可能更成功。
加强督促贫困户动起来。经过近几年的扶贫,各项优惠政策涌入基层农村,农户受益匪浅,但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有些农户越来越懒,针对此问题要加强排查,加强督促,让贫困户真正动起来,真正做到贫困户有事可干,“逼”着他们干,最后实现他们自己干,这样才能把脱贫落到实处。
注重信息化。让每一户农家能及时收到国家带来的新政策,作出及时的创新,在宣传上做到人人清楚,不要模棱两可。
注重发展的创新工作。任何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所以扶贫也是如此,要在有针对性的同时不断创新升级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一味的固守旧法可能会造成更坏的影响。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全力奋斗夺取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铿锵有力的话语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我也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感受到了国家的进步和人民的努力。
结语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了解了之前从未了解深入的东西,也学习到了关于国家对贫困人口政策的效果。在无数人的努力下中国正在慢慢变好,正在不断成长,不断发展。也正如我们一样,努力向上。
实践活动的意义不止于此,在这之中学会的人情世故,学会的处事方法,学会的交流技巧让我感受颇多。这场锻炼让我在一定程度上成长了许多。
【参考文献】
[1]胡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R]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2]王皓楠,聚焦精准安全绩效[R]审计署农业审计司
[3]百度百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12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