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1年2月6日,山东大学(威海)寒假社会实践“爱心筑梦”团队六名成员(徐霏垚、蔡伊琳、孙晓航、郑伊颖、蔡小清、黄凯莉)来到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筑家”扶贫协会,跟随协会志愿者在台商投资区下辖地区(百琦乡、东园镇、洛阳镇、张坂镇)开展志愿扶贫新春大型慰问工作,以便更好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扶贫政策对贫困弱势群体带来的帮助并寻找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用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我们的眼睛除了平视或仰视,更应经常俯视。俯视疾苦和病痛,俯视角落和夹缝。我们的眼中看到的,除了繁花盛景,还应该有世间冷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腾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升,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然而,快速前进的时代仍有一批被甩在时代后面的人,他们是中国由整体性贫困过渡到区域性贫困的牺牲者。
与时代同频共振,寻得原始的颤动,此次亲身参与线下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心灵的收获可谓颇丰。
初入人家,不见雕梁画栋、玉辇金鞭,只见铜房瓦壁、褴褛衣衫;不见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只闻重病在卧、破镜难圆。一幕幕凄凉的景象重复上演,心酸之情油然而生的同时,混杂着其他的情感,五味杂陈又不可明状。既叫人悲伤,又叫人庆幸,仿佛如此这般,我们才真正懂得能够学会“珍惜”。
过着虽不至“锦衣玉食”但也算“衣食无忧”的我们大多只在原地听闻远方的苦难,直至如今,在亲自走出象牙塔,聆听苦难,凝视深渊之后,才更加懂得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残酷,也才幡然领悟到了千百年前那位伟大的诗人捶胸顿足、慷慨高吭的心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再识人家,每每在赠完礼品之后。千头万绪的感念之情总是化成一句句反复呢喃的“谢谢”,一双双热泪盈眶的眼睛,一次次亲自送行的守候,一个个久滞挥手送别的身影。而这些发自内心的积极反馈也总能让我们的内心久久为之动容,用生命影响生命,用感动传递感动,被帮扶者与志愿者互相成为彼此的光,一束照亮对方,一束温暖对方,彼此守护,彼此成全。
志愿服务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曾百思不得其解,如今我明白了,志愿服务或许是车水杯薪,根治不了大面积泛滥的贫穷、残疾、疾病、孤寡等社会病灶,有时候甚至无法解决燃眉之急,但是,不可置否的是,它给被帮扶人家送去了一丝温暖,一丝生活的希望。
作为一名青年,我以浅显的学识和认知,总隐隐觉得此次志愿服务还变相地完成了一场中国经济现状问题的实地考察,考察之后油然而生出一股朴素的信念和情怀——希冀身为未来中国的生力军的当代青年能够秉持家国情怀、明确自身定位、扛起时代重任,为中国梦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在本次实践中,除了收获到许多感动的瞬间、明白了许多事理,发现志愿服务的短板也是另一番收获。
现代志愿服务多以“命令-服从”的链条形式,主要表现为跟着单位走访慰问,按照他们的要求实施帮扶,与想象中存在较大差异,志愿服务高层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例如,在此次三下乡慰问活动中,根据部分队伍队员反应,在挨家挨户进行慰问活动时,所在志愿队伍急于求成,往往只是匆匆完成赠品交接便又匆匆离开,志愿活动机械化、被动化、物质化,帮扶指标硬性化,呈现出任务型特色,缺乏交流机制、精神关怀,能动性和灵活性不足。
除此以外,在以精准扶贫为基点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扶贫成果收效甚微。主要表现在以物质协同帮扶为主,缺乏技术性、专业性扶持,只是沦为一种关爱式帮扶。究其原因,大多社会志愿服务是一种草根式和社会动员式志愿服务,资金、人力、物资来源以众筹为主,多方联动机制弱,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小,社会企业资金捐助有限,志愿服务宣传渠道较窄,公益催化成效不足,社会动员零散化和重叠化,缺少专业人才提供技术扶持,难以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相信现代志愿扶贫遇到的种种困难需要、在漫漫时间长河中都能一点点摸索出最优脉络,一步步求索出可持续的有效答案。
总而言之,在精致利己主义盛行、物欲横流的当下,以“筑台”商家发起的新春慰问活动为代表的志愿服务能够为当代青年提供一个窥探世界全貌的窗口,走出利益衡量的茧房,触摸社会真实的脉络,怀疑的时代依旧需要信仰,让我们来场说走就走的志愿服务,一起收获心灵的救赎,守护精神的原乡!
(通讯员 黄凯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12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