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号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大众阅读到更多更好的书,许多平台开始陆续推出“阅读盲盒”。
近日,以中国图书网为主推出的“阅读盲盒”便吸引了广大网友的目光。
对于中国图书网推出的“阅读盲盒”,不少网友表示:“打开盲盒都要开心化了”“出的盲盒太有意思了”“开了这么多盲盒,第一次见‘阅读盲盒’的”……
在小编看来,中国图书网此次为4·23”世界阅读日推出的“阅读盲盒”无疑是图书阅读和销售方面一次全新的尝试。
“盲盒”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它产生于日本,最初名字叫“minifigures”,后来流行于欧美,并且改为“blindbox”。通过其英文名便可知,未知性和随机性是盲盒最大的特点。
而此次的“阅读盲盒”则巧妙地运用了盲盒的特点,将盲盒与图书结合起来。
通过饥饿营销的方式,很快发展出“盲盒+”的商业模式,“考古盲盒”“零食盲盒”“美妆盲盒”等层出不穷,并且市场需求量巨大。
“阅读盲盒”抓住了发展机遇,巧妙的迎合了大众的需求,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捧起书本,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长时间的接触,各种各样盲盒的出现,人们或许都已经麻木、提不起兴趣,但是“阅读盲盒”完全长在了大众的猎奇点上,它的出现,再一次冲击了大众的新鲜感,原有的盲盒只是满足了大家的好奇感、新鲜感,“阅读盲盒”更是在此基础上让人们获得了知识,别有一番风味。
盲盒本就充满了未知,有好有坏,打开后会得到什么全凭运气。
而“阅读盲盒”却与其他盲盒不同,到手的基本都是好物,全是“干货”,每一个盲盒里的书都是好书,并且每一本书都具有可读性,非常值得入手。
除此之外,“阅读盲盒”敢行敢试,“书籍”与“盲盒”碰撞,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拆快递时的激动让很多人欲罢不能,而开盲盒跟拆快递一样会让大众抱有期待和满怀激动。
但是,开盲盒又与拆快递有所不同:快递里面的内容我们是知道的,而盲盒里面有什么,天知地知,你我不知。那种神秘感,用“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来描述再合适不过。
结合了大众拆快递的心情与盲盒的未知,“阅读盲盒”更能凭借其内容的新颖以及其中“沉甸甸的知识”“诱惑”大家积极参与。
利用大众拆快递、开盲盒的心理,将盲盒与阅读结合,可以说,“阅读盲盒”是一次创造性的尝试,事实也会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阅读盲盒”不仅将盲盒与书籍结合,还利用互联网,了解不同群体的阅读兴趣,并具有针对性地将盲盒分为十个主题。
这十个主题又有着独特的名称,如“无书令人俗”、“好奇心博物馆”等,这些名称,极具风格的将不同类型的书划分,设计十分巧妙。
这种划分,还帮助了选择困难症患者,他们只需要选择喜欢的类型,具体什么书就可以由盲盒决定。除了书籍以外,盲盒中还有笔记本、书袋等,更有超级隐藏款盲盒,可谓是惊喜连连。
作为知识的产物,“阅读盲盒”凭借知识的力量证明了自己,也凭借自身的优势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这个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书籍慢慢的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中,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电脑,过去那种“一杯茶,一本书,一个下午”的读书时光似乎也很难找回。
而“阅读盲盒”却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将书籍带回到大众的生活中,并且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让人们更容易接受。
另外,“阅读盲盒”的出现,也会给其他知识企业以及传统学习平台带来启发,开创一个全新的学习时代。
作为创新性的尝试,“阅读盲盒”是成功的。但这种“盲盒+图书”的形式不是长久之计,全民阅读还是需要依靠大众的自觉与相关部门的引导才能实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60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