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传承人
近日,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地区)非遗调研队成员对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面塑和毛猴技艺传承人李宏超进行了采访。李宏超老师热情地跟我们讲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历,这些经历中有心酸辛苦,但更多的是甜蜜喜悦。谈起来传承非遗的原因,他坦言说无非就是两个字“热爱”,因为喜欢这门艺术,所以选择了传承这门技艺。李老师的妻子告诉我们说传承非遗的道路是艰难的,因为他们并不能从非遗作品中获得很高的经济利益,能够得到的只是精神上的满足。
关于非遗作品
当我们问起非遗作品时,李宏超老师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他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面塑以及北京毛猴。李老师自豪地告诉我们说面塑技艺是祖传的,他的爷爷就是做这个的。面塑作品最开始是用来祭祀的,古代祭祀文化盛行,面塑作品的需求也会很广,可是现在需要祭祀的情况很少,面塑几乎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后来李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之前他参与制作一次盛大祭祀用的面塑作品资料。
关于毛猴作品,李老师说得就比较多了,李老师制作毛猴的技艺是学自北京一位姓叶的老前辈,两位老师传承的都是旗人毛猴。李老师告诉我们说:毛猴分为三种,分别是孩子毛猴、匠人毛猴以及旗人毛猴。孩子毛猴顾名思义就是说是孩子们玩的毛猴,制作比较简单;匠人毛猴 是古代匠人们制作的毛猴,制作难度适中至于旗人毛猴是清朝八旗子弟赏玩制作的毛猴,工艺最为复杂,也较为精美。清朝的八旗子弟有固定俸禄,衣食无忧,平时的闲暇时间也较多,由他们制作出来的毛猴多用来自己赏玩或者拿来送礼,所以他们对毛猴的艺术价值要求较高。后来清朝覆没,旗人毛猴的制作技艺也就流落民间,被叶老师和李老师带入洛阳。关于毛猴最早的起源,李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是从前有一家药铺,药铺里的帐房先生总是欺压同在药铺里的一个小学徒,有一天这个小学徒受了欺负,是实在是忍受不了了,于是这天晚上就用店铺里的一些药材,制作了一个像这个账房先生的毛猴,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一个毛猴。李老师说这个当然只是传说,但是据他推测最早制作出毛猴的人一定是一个精通医术的人或者是一个熟悉药材的人,因为制作毛猴的原材料就是一些中药材,例如白芨、蝉蜕、辛夷、金银花、玉兰花的花蕊等。李老师说制作毛猴极为不易,因为一些原材料需要经过处理才能使用。而且制作毛猴作品不仅只是制作毛猴就可以了,还需要制作其相关配件。随后李老师的夫人给我们展示李老师正在制作的一个作品,单单只是上面的一个小鼓的小配件就要制作一个上午。
关于传承在谈到传承非遗这方面,李宏超老师说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于是李老师多次走进校园向广大师生传递关于河洛面塑和北京毛猴的知识,希望这些传承的种子可以在孩子们心中发芽。李老师也收徒弟,他说:“只要有人愿意学,那他就肯教。”可是真正有恒心有耐心学习的人太少太少了。在互联网时代,李老师也试着用现代网络去传承非遗,但是由于拍摄效果不好,并没有多少人去点赞关注,传承遇冷。其实在现在很多非遗传承过程中传承人遇到的问题或者是困难一般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给予传承人的补贴不够,另一方面是真正知道这门传承的人很少。非遗传承人一般年岁渐长,对当今网络的使用并不是特别熟悉,即使会有像李老师这样的传承人想到在互联网上发布自己制作非遗作品的视频,但却因为一些技术原因导致视频不精美,于是看者寥寥,无人知晓乃至渐渐遇冷。传承非遗不只是非遗传承人要做的事,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每个人用自己的力量来宣传非遗,就是在为传承非遗做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69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