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河洛面塑、毛猴传承人——李宏超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 作者:木禾

走进传承人

近日,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地区)非遗调研队成员对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面塑和毛猴技艺传承人李宏超进行了采访。李宏超老师热情地跟我们讲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历,这些经历中有心酸辛苦,但更多的是甜蜜喜悦。谈起来传承非遗的原因,他坦言说无非就是两个字“热爱”,因为喜欢这门艺术,所以选择了传承这门技艺。李老师的妻子告诉我们说传承非遗的道路是艰难的,因为他们并不能从非遗作品中获得很高的经济利益,能够得到的只是精神上的满足。

关于非遗作品

当我们问起非遗作品时,李宏超老师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他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面塑以及北京毛猴。李老师自豪地告诉我们说面塑技艺是祖传的,他的爷爷就是做这个的。面塑作品最开始是用来祭祀的,古代祭祀文化盛行,面塑作品的需求也会很广,可是现在需要祭祀的情况很少,面塑几乎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后来李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之前他参与制作一次盛大祭祀用的面塑作品资料。

关于毛猴作品,李老师说得就比较多了,李老师制作毛猴的技艺是学自北京一位姓叶的老前辈,两位老师传承的都是旗人毛猴。李老师告诉我们说:毛猴分为三种,分别是孩子毛猴、匠人毛猴以及旗人毛猴。孩子毛猴顾名思义就是说是孩子们玩的毛猴,制作比较简单;匠人毛猴 是古代匠人们制作的毛猴,制作难度适中至于旗人毛猴是清朝八旗子弟赏玩制作的毛猴,工艺最为复杂,也较为精美。清朝的八旗子弟有固定俸禄,衣食无忧,平时的闲暇时间也较多,由他们制作出来的毛猴多用来自己赏玩或者拿来送礼,所以他们对毛猴的艺术价值要求较高。后来清朝覆没,旗人毛猴的制作技艺也就流落民间,被叶老师和李老师带入洛阳。关于毛猴最早的起源,李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是从前有一家药铺,药铺里的帐房先生总是欺压同在药铺里的一个小学徒,有一天这个小学徒受了欺负,是实在是忍受不了了,于是这天晚上就用店铺里的一些药材,制作了一个像这个账房先生的毛猴,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一个毛猴。李老师说这个当然只是传说,但是据他推测最早制作出毛猴的人一定是一个精通医术的人或者是一个熟悉药材的人,因为制作毛猴的原材料就是一些中药材,例如白芨、蝉蜕、辛夷、金银花、玉兰花的花蕊等。李老师说制作毛猴极为不易,因为一些原材料需要经过处理才能使用。而且制作毛猴作品不仅只是制作毛猴就可以了,还需要制作其相关配件。随后李老师的夫人给我们展示李老师正在制作的一个作品,单单只是上面的一个小鼓的小配件就要制作一个上午。

关于传承

在谈到传承非遗这方面,李宏超老师说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于是李老师多次走进校园向广大师生传递关于河洛面塑和北京毛猴的知识,希望这些传承的种子可以在孩子们心中发芽。李老师也收徒弟,他说:“只要有人愿意学,那他就肯教。”可是真正有恒心有耐心学习的人太少太少了。在互联网时代,李老师也试着用现代网络去传承非遗,但是由于拍摄效果不好,并没有多少人去点赞关注,传承遇冷。其实在现在很多非遗传承过程中传承人遇到的问题或者是困难一般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给予传承人的补贴不够,另一方面是真正知道这门传承的人很少。非遗传承人一般年岁渐长,对当今网络的使用并不是特别熟悉,即使会有像李老师这样的传承人想到在互联网上发布自己制作非遗作品的视频,但却因为一些技术原因导致视频不精美,于是看者寥寥,无人知晓乃至渐渐遇冷。传承非遗不只是非遗传承人要做的事,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每个人用自己的力量来宣传非遗,就是在为传承非遗做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69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服务他人,贡献社会

2020年7月21日,简报小组的工作已经过半,对于开始较早的对接组已经完成了任务,对于这最近才开始的实践组,我们的对接任务远没有结束。但也正是由于之前的工作经验,小组工作的熟练程度相…… 简报小组暑假社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为他人服务,为社会贡献

2020年7月21日,简报小组的工作已经过半,对于开始较早的对接组已经完成了任务,对于这最近才开始的实践组,我们的对接任务远没有结束。但也正是由于之前的工作经验,小组工作的熟练程度相…… 简报小组暑假社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报道万千实践,体悟社会百味

为帮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践活动小队进行更广阔的宣传,让实践小队的活动影响更为深远。信息工程学院简报小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在编辑与排版社会实践小队的新闻稿…… 新时代文明志愿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坚持扶贫准则,助推产业发展

坚持扶贫准则,助推产业发展信息工程学院拾梦向阳科技支农暑期社会实践队今天是7月15日,拾梦向阳科技支农实践队出发的很早,他们今天的目的地十分明确,那就是本地的一个扶贫项目妙妙手…… 拾梦向阳科技支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发展产业促民生,共建魅力新农村

发展产业促民生,共建魅力新农村信息工程学院7月14日,这已经是拾梦向阳科技支农实践队来到夏庄村的第五天,今天实践队的主要任务是参观调研位于夏庄村鹿邑县的另一个产业扶贫就业点—鹿…… 拾梦向阳科技支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到户扶贫暖人心,科技支农助前行

到户扶贫暖人心,科技支农助前行信息工程学院拾梦向阳科技支农暑期社会实践队今天是7月13日,不知不觉中这已经是我们拾梦向阳科技支农社会实践队来到夏庄的第四天了。随着实践队每天的外…… 拾梦向阳科技支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科技支农到每户,发展产业齐脱贫

信息工程学院拾梦向阳科技支农暑期社会实践队7月12日,按照我校驻夏庄村书记司书记的指示,今天拾梦向阳科技支农社会实践队来到鹿邑县秀梅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基地,此次走访目的是调查当…… 拾梦向阳科技支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五星红旗在心中,科技支农跟党走

五星红旗心中有,科技支农跟党走信息工程学院拾梦向阳科技支农暑期社会实践队7月11日是我们拾梦向阳科技支农实践队来到夏庄村科技支农的第二天。微风不燥,阳光正好,崭新的一天,就此拉…… 拾梦向阳科技支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最新发布

弘扬中华美德,继承红色基因
送香囊、唱红歌、听党史,为弘扬中华美德,继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福州大学电气学院2020级智能电网信息工程1班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走进养老院,看望老人并学习传承红色精神。志愿者于2021年6月6日上午到养…
【教师专访】孙丽娜:热爱自己的职业,一切以学生为重
孙丽娜老师,于湛江科技学院2008年动画专业正式成立起任教至今,13年的课程教学生涯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理论和教学经验。她曾参与多个项目:2019年参与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艺术·革命·宣传——20…
制精巧泥塑 迎建党百年
为了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6月4日晋中信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在艺术楼前开展了一系列的泥塑作品展示,此次作品以塑造我国领袖和英雄人物形象为核心,还原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邓革命领袖转战陕北的…
斯人已逝,海棠依旧
“这些海棠树,跟我又度过了十二个春秋;苏东坡先生的那首诗,我每年都给它们读,它们每年都把花开得很茂盛,越来越茂盛……”随着邓颖超的内心独白,西花厅的海棠树沐浴着阳光缓缓摇晃着,一如周总理笑起来…
【通讯】中文系全体教职工开展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工作会议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作出的重大教育决策部署,这一重大决策对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确保正确办学方向具有重大意义。5月13日,中文…
【通讯】中文系开展心理健康春季普查
为进一步推进我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按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署,我系分别于教学楼1-107和109教室开展了心理健康春季普查。此次心理普查面对2018级、2019级、2020级全体学生。此次…
【通讯】中文系举办主持人大赛初赛
为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为各类校级活动选拔、储备优秀的主持人才,给广大同学们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5月14日中午,我系于教学楼1-314教室举办中文系主持人大赛初赛。…
南京审计大学校青协社区服务部空巢回春志愿活动--情暖夕阳
在社会的某一个角落,许多人会忘记这样一些人:他们,身型伛偻,背影憔悴,在被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所抛弃之下只能静静地回忆和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污浊。“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闾望。”黄遵宪的笔下这样写道…
缅怀稻田守望者,争做时代追梦人
缅怀稻田守望者,争做时代追梦人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为了致敬和缅怀这位无双国士,5月22日至30日,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
新闻学子进关山|历实践磨练,继新闻精神
2021年4月28日,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新闻学专业18级及专升本学生于新乡关山风景区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进山实践活动,并进行为期一周的《新闻摄影》教学实践活动,此次实习活动在罗艳娟主任,王雪老师,房振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