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的双向奔赴
文/李家奕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朝代更迭、枭雄倾覆、民生安乐都可用一部部历史剧装订成册。从前,说秦,以《大秦帝国之裂变》开篇;论唐,以《贞观之治》明示,讲明,不得不提《大明王朝1566》,看清,首先想到《雍正王朝》。
今天,只是清朝,就有《甄嬛传》《宫》《步步惊心》……历史上雄才伟略的雍正皇帝,此时凭借和晴川、若曦、纯元的爱恨情长,在观众眼中以“情”留青史。从议政到谈情,从秦至今,历史剧渐迎合观众审美,走向娱乐化。而由此引发的不良影响又迫使它保留本真。双重矛盾间,历史剧的双向奔赴正在进行。
褪下外壳,披上糖衣
2007年,《大明王朝1566》以腊月的第一场雪开幕,围绕嘉靖皇帝和清官海瑞,讲述了民不聊生之时,君臣共治的故事。在互联网未普及的年代,电视是最直观的媒介,随着《大明王朝》的片头曲响起,那个清瘦却眼神坚定的海瑞,成为了父辈们年少时心中的英雄记忆。
2017年,优酷和重庆卫视又重播了《大明王朝1566》,十年再会,它没有遗落在历史尘埃中,而是以9.7的豆瓣评分屹立至今。观众们以它作为国产历史剧的里程碑,并表示其“在史册里,在人心里”。
《大明王朝1566》凭借“改稻为桑”“织造局买田”“六必居题词”“海瑞上书”四件大事串联。嘉靖皇帝和清官海瑞两位主角间,又夹杂了所有政治人物,在朝堂上论政、斗法,在封建体制的限制下,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短短四十六集,带观众领略古人的雄才伟略、时代的悲怆基调。
如果说这部历史正剧如松般伟岸,那么2017年,《甄嬛传》一登场便引观众拍手叫好,则是以花的姿态示人。
该剧成功塑造了一开始单纯青涩而后黑化的甄嬛,心机颇深、心狠手辣的皇后,泼辣任性的华妃等人物。而为儿子开辟“康乾盛世”之路的雍正帝,这时在观众眼中只有“他爱过华妃么”之类的疑问。
若说剧情,身为后宫之主的皇后给甄嬛等嫔妃下堕胎药、绝育药的设定本身就不符合历史,但是自《甄嬛传》后,这已经成为“韩剧中男女主失忆、出车祸”一样的惯用桥段了。同时,皇后赐祺嫔红麝香珠,导致祺嫔无法怀上龙种这一剧情,则是常识错误:麝香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并不会让人不孕。
这些史实、常识错误早已在观众对华妃、皇后的众生讨伐、或对皇帝心念之人的猜想下慢慢掩盖。历史外衣褪下后,只剩“宫斗”的内核。
无论是宫斗还是穿越,服道化的精细、情感的一波三折给观众的冲击力总比需要慢品的历史本身要快,这一点足以让编剧、导演们选择历史剧的方向。据统计,自2005年后,《宫锁珠帘》《芈月传》等宫斗剧代替央视出品的历史大制作,盘踞国内收视率排行榜前列。观众们对于这类历史剧的喜爱程度也可见一斑。观众的喜好、导演的抉择、彼此相互作用,历史剧不知不觉间褪下严肃、严谨的外壳,被披上了华丽、易破的糖衣。
冷宫还是朝堂?
随时间推移,《甄嬛传》等宫斗题材的历史剧从此层出不穷,并且,使“清宫剧+宫斗”的设定炙手可热。2018年开春,《延禧攻略》的播放量便破134.5亿,成为2018年全网电视剧和网剧收视第一。紧随其后的《如懿传》也在上线58天后,达到了145.4亿的播放量。如此高昂的势头,似乎预示着宫斗系列历史剧的春天。然而,央视的一纸限令,打破众多制片人、观众的“清宫梦”。
2019年3月21日晚,原定27日播出的古装神话剧《新白娘子传奇》已宣布撤档,《东宫》等也被视频网站首页推荐列表上移除。2020年9月28日年,《延禧攻略》《如懿传》突然在各卫视下架,使得观众们措手不及。微博上有关“《如懿传》下架”的话题也多次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表示“昨天才看一集,就没了?”
宫廷历史剧的寒冬悄然来临,无数不解声、质疑声覆盖全网。据影视媒体报道称,此次严格的禁令出现的原因在于“第一季度宫斗的调控执行力度不够,因此第二季要严格执行”。早在2019年1月,北京日报就点名批评《如懿传》《延禧攻略》等宫廷剧霸屏,并指出了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如追崇皇族生活方式、演绎“宫斗”情节恶化社交等。
其实,这并非“限古令”的初次露面。2011年5月,广电总局就公开发文要求各电视台在5月中旬至7月停播原定的谍战剧、穿越剧、涉案剧以及苦情剧,改播红色电视剧。而在2013年,广电总局发布了“限古令”,规定古装剧题材每月和年度播出的总集数都不得超过总数的15%,“限古令”初次登场。2015年,总台又出新规,所有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装剧总集数,不得超过当月和当年黄金时段所有播出剧目总集数的15%……可见,2019年各大宫斗系列历史剧、架空历史剧的下架,早已有苗头。
“后宫、心计、争宠、穿越”等字眼渐渐退向历史剧边缘地带,取而代之的是“严肃、权谋、朝堂……”历史剧被披上的糖衣此刻似乎待被褪去。
2020年开春,一部《清平乐》抛开以往的儿女情长,讲述家国天下。为还原昔日那批政治家和思想家与皇帝君臣共治天下的情形,《清平乐》的台词采用了古文形式。台词极具古韵的同时,从皇帝皇后到文武百官的妆容、服饰,都和历史群像极为相像。拍摄前期,就通过大量的礼仪课程使演员们熟悉大宋,就连宣传海报也和历史画卷一模一样。然而,这样一部重史、精致的历史正剧,却让一开始期待万分的观众们表示遗憾。“太慢了”三个字在豆瓣低分评论下频频出现。《清平乐》的小说本身只有几万字,但是电视剧却有72集之多。剧情节奏的缓慢,使观众们习惯了“宫斗”茶点的胃口颇不适应,需要时间来消化。从播出到现在,《清平乐》的豆瓣评分由8.2持续下降,直至今天的6.5分。相比《如懿传》的7.5分、《甄嬛传》的9.2分,尽显悲凉。
历史剧在“后宫”纷争中被打入冷宫,又望凭借“朝堂”议政归于原位。众口难调下,其糖衣的褪去尚需时日。
静候春天
“宫斗剧”渐退视野,让无数观众惋惜痛心,微博上多次出现#《如懿传》下架,《甄嬛传》挺住#的话题,观众们纷纷表示不满,在微博等网络平台表示对该做法的抗议以及对宫廷剧的喜爱。但是,在无数追剧势头的背后,人们也酷爱“纠错”。《芈月传》中跨越了2000年的成语“闻所未闻”被观众们津津乐道,《清平乐》中不符合古人柳叶眉的平眉妆容也被观众们三番五次调侃。人们一边痛惜心爱的历史剧下架,一边又重复交“智商税”的说辞,历史剧在观众这一关,已经举步维艰。
官方限制、观众爱恨交加的宫斗剧下,历史正剧渐渐从一大片宫廷剧中脱颖而出。但是在限古令后首次登上央视的历史正剧——《大秦赋》却以惨淡收视率和持续下降的评分跌落谷底。《大秦赋》是2008年《大秦帝国之裂变》的终章,以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后横扫六合开篇,并将秦军三段式的箭簇、猫耳似的头饰一一还原。但是,该剧的慢节奏剧情,令观众们难以下咽,当年裂变之章在豆瓣获得9.7分的雄姿已不复存在。
正剧之路也陷入死胡同,历史剧的寒冬仍在延续……国家广电总局,首先打破沉寂。2018年4月,广电总局发布《2018-2022百部重点剧目选题》,并提出电视剧发展的五个新方向。其中,又指出:历史题材,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随意戏说曲解历史、贬损亵渎经典传统、篡改已形成共识和定论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见历史剧对于史实的尊重不可小觑。
《人民日报》曾在2019年2月说道“‘宫斗文化’复燃,权谋学被一些年轻人奉为人生指南。”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上海区域总经理李德顺认为“宫斗剧崇尚斗争哲学,易对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价值观塑造和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宫斗剧之所以被限制,也是因为其影响已经涉及价值观并且容易误导青少年。
同时,近几年,中国历史剧出口也呈上升趋势,然而宫斗剧、穿越剧中展现的“宫斗文化”、“穿越历史”的内容,极易造成海外受众对中国历史的曲解。国家一级编剧孙健认为“宫斗剧所传播的民族文化内涵与中国真实历史有出入,容易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塑造构成挑战。”
但是,中国影视市场并非抵制历史剧,而是需要历史剧在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演绎历史故事,既包揽《大秦赋》《清平乐》的宏大历史观,又满足观众的审美情趣,达到一种平衡。正如导演毛卫宁所呼吁“文艺作品应和当下接通”。
随着历史剧的方向和限定渐渐明确,由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的《长安十二时辰》在限古令后延期上映。《长安十二时辰》向人们展开了一副盛世唐朝的百姓生活画卷,主人公姚汝能、张小敬也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并且展现了唐朝时的坊市制度、夜晚热闹的平康坊等。其制作之精良使剧中的每一个历史细节,都可深究。
相关热评表示“剧中唐人展现了一种高度的民族自信,长安已经不仅是一座城”。这部历史剧终于在历史本身和观众审美间达到平衡。
历史剧终归于历史本身,唐太宗曾言“以史为镜,可以知新替。”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终需在岁月中沉淀,而非被把玩亵渎,媒介日新月异,但历史始终如一。“后宫”还是“朝堂”?“历史格局”还是“观众审美”?历史剧正在无数次双向奔赴中迎来春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78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