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聚焦环境保护 践初心守护绿水青山
———党史中的防沙治沙法
每到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就会遭受沙尘暴的“洗礼”。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世纪~1949年年间,我国发生沙尘暴70次,平均31年发生一次。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沙尘暴发生次数却迅速增加,并且我国沙尘暴出现了发生时间早、影响范围大等新动向沙尘暴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措施由此我国的防沙治沙法出现了我国防沙治沙法是为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1年8月31日通过公布,自2002年1 月1日起施行。
近几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工作,我国北方大部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沙尘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天气系统过程,这是无法被根治的。而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在沙源地改变起沙机制,减少沙尘发生频率和强度。随着极地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着我国北方,从沙源区而来的沙尘沿途还有补充,沙尘高度一度可能达到5至7公里,在这种情况下,防护林对风沙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防沙治沙仍是一场持久战。防沙治沙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既是保护耕地、提高土地质量的重要基础,又是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沙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必然途径;既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又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拓展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既是改善生态、保障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又是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是创立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要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要牢记使命,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指导实践。要从思想上武装自己,从制度上约束自己,做合格国民,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要牢记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记防沙治沙事业的宏图伟业,不断鞭策自己,更加全面地加强自身建设。
供稿人:梅皓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35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