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百天有余。近日,中新网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深入上海,发现垃圾分类在这里已初显成果,一场引领全国的环保“新时尚”正向着全民“新习惯”转变。
根据最新数据,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快速提升: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5600吨/日,较2018年增加了5倍;湿垃圾分出量已超过9000吨/日,较2018年增长130%;干垃圾处置量控制在15275吨/日,比2018年底降低了26%;有害垃圾分出量为0.62吨/日,较2018年增长了5倍。
在闵行区餐厨再生资源中心,一辆辆载满湿垃圾的运输车缓缓驶入,它们在密闭仓里卸料后,湿垃圾将分三路被处理。残渣过滤后被运走;污水通过提油处理形成粗油脂,为上海近200家加油站提供生物柴油;留下来的有机物会通过微生物好氧发酵系统转化成肥料产品。这些肥料产品会与施肥方法一起提供给农民,帮助他们培育农作物。间接地,城市的湿垃圾完成了为农业服务的“华丽转变”。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说上海引领了垃圾分类‘新时尚’,如今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工作是把它变为‘新习惯’。”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总工程师朱心军认为垃圾分类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垃圾分类的实施是人与规则的互动,它给上海市基层治理工作提出了挑战,按照发现-分析-解决的路径,很多问题被化解。比如按时按点投放垃圾给一些上班族带来不便,小区便设置了专人管理的误时投放点。
(供稿人:柴彬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61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