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赴法国
2021年7月3日星期二,万聪聪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国花宝居参与“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社会实践活动,今日活动任务为:红色故事宣讲。依托网络万聪聪所讲述的为“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故事。
中国青年在五四运动时期,接受新文化运动和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大批赴法国开展勤工俭学的运动。为“输世界文明于国内”,1912年,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张继等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当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力赞此事。俭学会在北京成立留法预备学校,送80多人赴法俭学,1914年受袁世凯政府的阻止,被迫停办。以后李石曾等在巴黎华工中试验工余求学,1915年发起组织勤工俭学会,1916年3月,在巴黎成立华工学校,蔡元培等人还亲自讲授课程。
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经过一系列矛盾斗争而逐渐走向衰落。由于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自身面临的经济危机日益尖锐,工厂歇工、工人失业、工潮迭起,勤工俭学生处于勤工困难、俭学不易的境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从此进入低潮。但却促使了一大批青年新的觉醒,在劳动、学习、斗争中走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一批共产主义战士成长起来。
万聪聪说:“不知道当时决定勤工俭学的革命先烈心里做了什么艰难的斗争,无论如何这些前辈们的意志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供稿人:万聪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64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在时光的长卷中,文物古迹如同无声的史官,铭刻着岁月的厚重与辉煌。它们是民族记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桥梁。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文化瑰宝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保护……
李彦卿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文物古迹宛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兴衰变迁。然而,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自新《文……
邓春林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桥梁。随着时代的快……
张婧妍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古迹是文明的忠实见证者,凝聚着岁月的深沉印记。它们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诸多挑战……
赵晓玲、王子希、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1月10日至1月1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前往山东省多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调研期间,队员们在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淄博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淄……
张景博 张盛伦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聚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前往湖南省茶陵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期间,队员们跟随茶陵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实地考……
黄婧怡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