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红心育人远山行,扶志助飞暖童心”暑期实践团召开腾讯视频会议商议团队成员分工以及后续工作。
首先是主持人分析团队成员组成情况,暑期实践团中共有三名同学参与了支教,对于支教地学生情况的了解以及如何帮扶学生们有深刻的认识,结合已有认识,三位支教团同学统一了观点,由团队主持人朱国晶提出建议。支教团成员一致认为团队后续可以接着对学生“触网”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对此做出了原因分析:受疫情影响,学生接受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在线教育,由于脱离了原本规律有序的学校生活,没有了教师的管束,疫情居家期间中小学生接触网络和游戏的机会大大增加,不少中小学生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甚至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网络,将大量时间浪费在电子设备的使用上;沉迷于游戏世界,无法在后期的课堂中集中精力听课;深受“网红文化”的影响,错误地认为“网红”才是迅速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浏览网页上的不良信息等等。有研究调查发现疫情过后,问题青少年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部分好学生沉迷于网络,上学后成绩一落千丈;第二种是中等生出现了抽烟、打架等不良嗜好;第三种是学习落后者的厌学情绪更加明显。乡村中学生由于父母迫于生计经常在外地打工,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因此疫情期间的网络学习增加了他们接触手机的可能性,增加了他们的网络使用时间,无形中给他们网络冲浪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长时间不利于乡村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主持人的意见得到了其余成员的认同,团队成员一致决定用发放问卷的形式来从专业的视角认识学生的问题。继而,本团队决定以“后疫情时代下乡村中学生“触网”导致的问题行为研究”为选题编制了问卷,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问卷由《青少年上网成瘾自评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两个量表组成。其中,《青少年上网成瘾自评量表》是本研究结合Young(1998)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与刘炳伦、郝伟、杨德森编制的《青少年上网成瘾自评量表》对初中生网络成瘾状况进行测量。该量表包括网络成瘾症状和网络成瘾诱因2个维度,其中网络成瘾症状包括:1-13题;网络成瘾诱因包括:14-17题。本量表共17道题项,采用五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总分大于45分表明上网已经成瘾,分数越高表明网络成瘾越严重。而另一个《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旨在全面判断一个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是否适应他们的环境,应该综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他们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中考察他们的生活习惯。本研究参考我们心理学者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编制的《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Beck抑郁问卷、焦虑自评量表等量表,修订生成本研究问卷。该量表主要包括适应性诊断与疾病性诊断两部分,其中适应性诊断包括5个子维度:分别是主动学习(1-6题)、情绪乐观稳定(7-10题)、自制力(11-14题)、责任感(15-17题)、与人沟通(18-21题);疾病性诊断包括4个子维度:分别是抑郁症倾向(22-25题)、轻躁症倾向(26-28题)、焦虑症倾向(29-32题)、强迫症倾向(33-36题)。整个量表共计36题,采用五点计分法,从“从无”到“严重”分别计1-5分,其中,反向计分题为:1、3、4、8、9、10、16、17、22,总分越高反映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在问卷编制完成后,团队成员开始在班上分发并让学生填写问卷。目前,问卷已经分发并回收完毕了,之后将是对问卷进行分析并展示分析成果,本团队将根据问卷分析的结果撰写相关的调研报告,该调研报告将供之后实践团队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帮扶。据此,本实践团队将专业分析与实地帮扶相结合,让理论深入实践,把情感注入育人之中,争创“扶志助飞”的利好局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66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