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传承非遗之禹州刺绣与中药炮制调研活动

来源:许昌学院文史与传媒学院 作者:杨慧玲

7月8日,“传承非遗,青春助力”实践队来到了禹州,在素有“药都”美誉的禹州,不但有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而且有流传了千年之久的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禹州的中药加工炮制技艺以其历史的悠久、制作的精细、内涵的丰富,成为今年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千百年来的演绎着“药不经禹州不香”的神话。

今天实践队来到这里,走进有着几千年中药炮制历史的禹州市,试图通过感受这里的“浸、泡、煅、煨、炒、蒸、煮”等的独到之处,感受炮制之法“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也借此感受许昌大地留存千年的文化积淀。

在禹州市中药加工炮制基地中,实践队员们见到了它的第四代传承人朱改莲女士。在展览馆内,朱女士向实践队员们演示了中药的切片,切下来药片完整、均匀、色鲜、不卷曲、不麦形,药效赧佳。接着,朱女士让实践队员们亲自体验了中药切片,感受了中药炮制的过程。

中药加工炮制技艺,是禹州市历代名医不懈努力的结果,除“药王”孙思邈之外,汉朝医圣张仲景也曾在禹州悬壶开诊;南齐褚澄,著有《褚氏遗书》,医术绝妙且医论精辟;元朝名医孙相世,家传五代,盛名不衰……到清道光二十年至宣统三年,禹州市的知名中医就有182人,到解放前的1920年—1930年期间,禹州的名医达393人。正是由于历代名医荟萃,在禹州才流传下来了独特的中药加工炮制技艺,并演绎出了许许多多有关名医治病救人和药材加工炮制的传说,这门技艺更是中国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大家期待着它经过当地政府和有志之士的保护、锤炼,继续演绎“药不经禹州不香”的神话。

实践队员们还来到了禹州市顺店镇,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的奥秘。这里的刺绣业始于宋代民间传统手工工艺,至明朝繁荣时期,仅镇区就有数十家丝货行、染坊,数百家机户、上千架织机,数千名织工、绣工。“绿丝红绸银飘带,如林绣女飞针忙”堪称当时丝织刺绣产业兴盛的生动写照。至康熙年间,沿许洛故道,刺绣作坊、店铺绵延五、六华里,到乾隆年间丝织刺绣业达到鼎盛,镇区西北部由70余家商号捐建的山西会馆,便是历史的明证。顺店镇已发展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丝绣品产地和刺绣产品交易市场,素有“中原刺绣之乡”的美誉。

实践队来到这里拜访了刺绣的传承人康传珍女士,她向我们介绍了各式各样的绣品,有淡雅宁静的山水花鸟画,也有生动形象的人物,肖像,每一个作品都针法细腻,布局有序,色彩明丽,令人叹为观止,在穿针引线中缔造艺术之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73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立足扎实传统底蕴,创新建设文化强国

春节在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烙印下深刻的印记,形成不可遗忘的民族记忆,并随血脉一同传承。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展望宏图,在文化自信中自强。

春节申遗的成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的有力支持,更是意味着这一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团圆、和谐、吉祥等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与……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指摘时弊,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春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但是,通过采访多名路人发现,不同的人群对于春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守正创新,在传承文化中发展。

“守正”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创新”则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两翼。守正,就是要坚守春节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春节的核心价值观是春节得以传承……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守正创新共度春节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春节不仅是中华民族……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申遗

山东在春节申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我看到了地方在文化传承中的积极力量。自2015年设立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以来,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春节后的二月二,都会开展大量非遗传承……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护春节文化新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春节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美食和热闹。《礼记·月令》中说“数将几终,岁且更始”,春节象征着辞旧迎新,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春节申遗成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护春节文化新光,承华夏千年薪火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记忆与深厚情感的传统节日,在2024年12月4日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令国人振奋,也让……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立足扎实传统底蕴,创新建设文化强国

春节在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烙印下深刻的印记,形成不可遗忘的民族记忆,并随血脉一同传承。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

展望宏图,在文化自信中自强。

春节申遗的成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的有力支持,更是意味着这一传统节日…

指摘时弊,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春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但是,通过…

守正创新,在传承文化中发展。

“守正”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创新”则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两翼。守正,就是要坚守春…

童护智感先锋团前往泉州台商投资区第八实验小学开展实地调研

为全面了解校园安全建设现状,推动构建更安全的学习环境,1月25日,山东大学(威海)童护智感先锋团成员李劲前往泉州台商投资…

最新发布

青春向党, 共赴 远方
2021年7月6日上午9:00,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党史青年宣讲社会实践团队于线上共同开展了以“青春向党,共赴远方”为主题的活动会议,本次会议的主持人是张梦瑶同学。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成…
传承非遗,青春助力之禹州刺绣与中药炮制调研活动
7月8日,“传承非遗,青春助力”实践队来到了禹州,在素有“药都”美誉的禹州,不但有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而且有流传了千年之久的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禹州的中药加工炮制技艺以其历史的悠久、制作的精细、…
实践科学总结,一路勇往直前 ——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探寻红色遗迹传承革命精神实践队
为深入研究红色文化融入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扬红色传统。2021年7月8日上午八点三十分,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探寻红色遗迹传承革命精神实践队在文科综合楼727会议室进行了许昌市鄢陵县烈士陵园的资…
蒲公英支教:倾情科普,温暖童心
7月8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蒲公英支教实践队的队员们开展了关于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教育活动。实践队员们先组织小朋友们观看国宝大熊猫的科普教育视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小…
光辉天后宫,民俗味浓浓
2021年7月7日,在2021年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号召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致远之队成员在佛山市顺德区开展以“赓续传统戏百生,弦歌不辍育芳华”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光辉天后宫,位于…
三下乡实践感悟:准备工作,支教实践的第一步
应响应国家三下乡活动的号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星野志愿服务队”于7月6日正式开始了支教活动。7月6日是我院志愿服务队集合的一天,为了今后顺利开展支教任务,队里所有成员的人物必须到达目的地,安…
蒲公英支教:倾情科普,温暖童心
7月8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蒲公英支教实践队的队员们开展了关于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教育活动。实践队员们先组织小朋友们观看国宝大熊猫的科普教育视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小…
学以致用,宣传党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重温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我们党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洗礼,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带领中华各族儿女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辉煌迈向另一个辉煌。今…
向周恩来总理学习 埋下积极向上种子
向周恩来总理学习,埋下积极向上种子2021年7月8日,洛阳师范学院蒲公英阳光支教队暑期实践活动继续开展,此次支教活动主要采取线上教学,线下研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本次活动主题为红色教育,主要以周…
千古严陵,山高水长——20届唐诗之路小队循潮队的严子陵之旅
唐诗之路文化带建设,是浙江省大花园工程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为了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中国计量大学历届均会成立一支唐诗之路小分队,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调查唐诗之路沿途地点的诗路文化带建设情况,为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