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保护生命之源”社会实践队
2021年7月7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保护生命之源”社会实践队进一步展开,目前针对各成员分布于不同地区,对所在地区进行相关调查。本次我将对商丘市六十年间治水历程进行概述。
1949年前商丘没有一座水库,虽然境内有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骨干河道42条,干沟110条,但大都发源于黄河故道高滩地南侧,且缺乏节制工程,往往形成河水顺流而下无法拦蓄,又因沿岸土质差、植被不好,河道淤积排水不畅,时常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人民生活极为困苦。新中国成立后,商丘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进行了大规模地治淮、治水、兴水活动。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商丘治水历史,大致可分为四大阶段。
四大阶段分别为:水利建设奠基阶段(1949-1958年);水利建设探索阶段(1958-1978年);初具规模的除害兴利工程体系阶段(1978-1999年);加快发展和现代化水利阶段(2000-2010年)。
六十年奋斗,成就斐然。着六十年的水利建设史,也是一部商丘治淮的发展史。回顾商丘六十年来的水利发展,商丘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水利服务农业,保障民生、支持经济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75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