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禹州剪纸、泥塑工艺实地调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都许昌深藏着不知多少文人墨客、能工巧匠,7月9日,实践队员们分别前往许昌禹州市,探访被誉为“中华神剪”的剪纸传承人徐光豫先生和泥塑工艺传承人薛明智先生。
队员们见到了徐光豫老先生,他的外表和普通人看起来没什么两样,黝黑的皮肤,花白的头发,实践队员们亲切地向徐老先生问好,徐光豫老先生也热情地招呼队员们快到屋里坐坐。据介绍,徐光豫1946年出生在禹州市范坡镇徐闫村,他的祖父擅长丹青、剪纸、雕塑,外婆和母亲是当地缝制戏服、描龙绘凤出了名的巧妇,父亲又是一个没有上过一天学而靠自学成为书法、绘画“才子”,所以徐老先生选择剪纸技艺,也有着来自家庭的深刻影响。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和对剪纸的浓厚兴趣的带动下,他便立志要剪出别人想不到也做不到的作品,让很多人震惊。
徐光豫向大家展示了部分作品,薄薄的一层红纸在徐光豫的手中像是一片充满想象的画布,剪刀被他赋予生命,剪纸上的一花一草和可爱的动物是如此的鲜活,实践队员们看的入了迷,不断称赞徐老先生不愧是“中华剪纸第一人”,徐老先生却笑着说“我只不过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期间,他也创作了一幅作品庆祝这一盛事,作品名为《北京奥运五福迎门》,获得了2008年奥林匹克之旅书画艺术展“特等奖”(最高奖)。在这之前,徐光豫老先生的剪纸作品就早已誉满中原地区,那时起,家人已经被他执着的表情和辛苦搞创作的背影打动,并在他的感染下都学会了这门手艺,并且告诉徐光豫,一定把剪纸这门艺术发扬出去。在和实践队员们的聊天中他提到多次,剪纸是一门有生命的艺术,年轻人们能够静下心来去了解它去学习它,徐老先生也感到特别欣慰,他说只要有一天生命,就要继续搞创作,把民间艺术尤其是剪纸艺术发扬光大,有能力就让这门技艺走出去,走向全世界,让更多的人看到剪纸艺术的魅力所在和精神所在。
拜别了徐光豫先生,队员们又来到了禹州泥塑传承人薛明智先生的工作地,队员们赶到的时候薛明智先生正在工作,队员们也因此得到了观摩机会。泥塑历史悠久,对研究中原地区历史变迁、社会发展、民俗民风等具有一定的价值,在2011年,禹州泥塑入选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薛明智先生就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薛明智先生相较于其他的传承人显得内敛许多,队员们也并不想过多打扰薛明智先生的创作,在一旁静静观赏着一排排活灵活现的泥塑作品。
薛明智的爷爷薛金福是一名能工巧匠,制作的砖瓦兽头、透花挂面砖等形象生动。他的父亲薛清怀继承了薛金福的手艺并有所发展,受爷爷和父亲影响,薛明智十几岁上学时拿着父亲的工具“比猫画虎”,在22岁时,就熟练掌握了父亲的全部技艺。泥塑的基础就是土,所以在选土方面也有不小的讲究,另外后续的烧制打磨都要有着百分之百的耐心和认真。“农耕文明是我们的乡愁。我做泥塑也是为了记录、留下这份乡愁。”
薛明智告诉队员们,他做泥塑并不是为了赚钱,他只是想把家乡有的他见到的事物,用泥塑的方式记录保存下来,这里的每一份作品都装满了薛明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薛明智告诉队员们,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后继无人,泥塑的制作和传承如果没有毅力是无法坚持下来的,他非常乐意对泥塑有兴趣的同学们过来参观学习,深入了解泥塑工艺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把这门艺术永远传承下去。徐光豫和薛明智分别为剪纸和泥塑的传承人,不同的传承类别却有着同样的传承精神,实践队员们早已由赞叹转为对两位传承人的尊敬。他们手里的剪刀和矬子一拿就是几十年,再也没有放下来,他们将把一生都献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用自己精湛的艺术,给世界增添美,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这就是非遗的传承精神,凭借执着地信念,坚定地毅力,为传承非遗文化不断走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83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