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故事:助力乡村振兴,创美好家园
仲夏未至,我踏上了返回家乡的火车,在列车上看着千帆过境,不由得思忖一晃数年未曾回过的家乡现如今变了哪般模样,幼时被嫌弃果子酸涩的梨树还在吗,屡屡不敢进入的卫生室是否还开着……
自读书起就搬离了柳林子村,之后的日子零星可数的随母亲回过几次,在长大一些便更没有了返乡的机会。偶尔说着某天某天定要回去看看,抑或是茶余饭后闲谈及它,说起炎夏偏生凉快的南房,说起寒冬银线刺绣似的“窗花”,说起一冬须得烧上近两吨煤才算熬得过;后来又说起村里安满了路灯,一家一家的都陆陆续续盖了新房,谁家的姑娘考了大学,谁家的小伙子娶了媳妇儿搬到了城里。诸如此吧,柳林子村俨然在他人的口中,久未归去的我的猜想中有了点模模糊糊的影子。
回到柳林子的时候是7月4号的清晨,不晓得是否因了还未睡醒的迷糊,这一路上对我而言竟如此陌生。若不是车子停在村口,抬头可见干净气派的牌坊上书“柳林子村”四个大字,我怕是要闹了笑话:在这里长大的孩子认不得家了。
进村是宽阔的柏油路,还是小时候课本里形容的那种,过两辆大车都不是问题,道两旁还应着着“柳林子”的名字种着柳树,过了抽芽的时节长得正好。小小的村子竟然都有二层的美容理疗院了,村里无一处不在昭示着村里的生活条件变好了。
惊喜之余,还记着自己是带着“差事”来的。遂直奔村委会,赶巧村子内正在办理“煤改气”和注射第二针疫苗,村委会的全部领导都在。而接待我的是负责村庄计生、党建以及妇联工作的村支委委员张女士,都不消我解释,她倒是一眼认出了我,道“这不是XXX家的孙子”。在我表明来意之后,她将村子的两委干部都召集到一起,向众人介绍了我的身份。村委会对我此次返家乡社会实践表示理解与大力支持,对此我也深受感动和鼓舞。说起来,乡村似乎就是比城里多些人情味儿。
作为一名城规的在读学生,这次回来,也是为了对村庄进行调研以便后期规划方案的提出,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向村委了解了情况之后,必然是要去村子亲自逛一逛。村子的路灯相当健全,任何道路,包括最狭窄的入户巷道(宽度不足1米)都设置了太阳能路灯,而村内主路更不消提了,每经过三四户人家就能看到路灯;村舍也都和记忆中的大相径庭,看得出又新又安全。
惊喜之余,也发现了一些令人不喜的“面子工程”,村子的绿化和垃圾处理,除了一进入村子一段主路,很多路段都缺少道路绿化,垃圾处理也只能说是覆盖了村内主要道路。广场太过偏僻,费尽周折才找到,建设也落后,场地空旷,但只有五套健身器材,广场竟然空无一人让人不由得觉得这怕不是为了满足指标才建的。公共空间不足和可改建区域不足,数年前听闻国家实施棚户区改造,大量村民“随大流”对自家的住宅进行新建,扩建和改建,更有甚者直接将住宅盖在了耕地里。公共空间因此受到大幅度的压缩,住宅间的巷道被迫缩减。同时,村庄建筑样式不协调,影响了村庄的整体风貌。
发现了村庄的弊病,我一时间不禁有些心急,这种情感大概类似于家长发现了孩子生病了似的。后来静下心来细思忖,其实一晃数年,柳林子村已经在发展建设上取得不错的成绩。没有人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我们“允许一部分人或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乡村发展同样,须得一步一步来。其实人的意识对规划存在很大的影响,显然,目前还有很多人会政策和规划的认识不到位。每个都希望“家里过得好,村子建设得好”,而乡村振兴就是为了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就是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进农民福祉;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规划不能不考虑人的需求,人的意志也足以影响规划的方向。作为一个规划人,我愿意让更多人对此有所了解,希望更广大民众能够参与并支持乡村振兴建设,为祖国日益美好添砖加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91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