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郑州7月11日电(通讯员:石健达) 为深入了解三门峡市古建筑的历史以及文化,7月11号,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探寻古建筑”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9人在队长的王悦龙带领下前往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开展了以“探寻古建筑,寻历史风韵”为主题为期一天的暑期调查实践活动。为此以探寻古建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正式踏上征程。
7月11日早晨8点,先通过在网络上以及周边群众的访问与调研,使团队成员对虢国的一些历史文化,历史建筑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调研的项目主要有:虢国的历史,虢国历史的发展,虢国的历史人物,以及虢国的标志性建筑物。上午我们早早的到达了集合地点,首先按照预定安排,团队成员被分成三个小组,一组就在宾馆通过互联网收集虢国相关资料,另外两个小组对附近的居民进行简单的调查并记录。虽然三门峡的天气很热,但是队员们依然忙的不亦乐乎,认认真真,尽职尽责。在对附近居民的调查过程中,我们以询问的方式进行,历时两个小时,队员们经过相互的交流,对虢国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上午11时,在队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虢国博物馆,进行更进一步的调研。整个博物馆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虢旗猎猎,吉金灿灿,美玉灼灼,奇珍熠熠,车马辚辚,古墓秩秩。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圆盘,名为阳燧。这是古人取火用的器具。在阳燧周围有许多旗子,上面都有一个‘虢’字。
进入博物馆大厅,墙上的一副壁画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壁画形象的描绘了虢国的历史,从东向西依次为:周初受封,虢王出征,虢文公谏言,忌父主政,虢焦之战。人物形象逼真,体态各异,虢国时期人们的生活恍然在眼前真实的浮现出来。队员们进行了仔细地观看,并且与搜索到的资料进行对比,补充。
第二个陈列展厅“吉金灿灿”。这里面有西周时期的诸多铜器,其中保存最完好的是兽蜀铜鼎,是西周贵族的洗漱器具;还有排列整齐能依次发出高低音色的七鼎编钟,队员们对这些铜器进行了拍照,并对一个游客进行了讲解。
接下来是玉器展厅,玉器数量之众,形式之多,材质之精,在西周玉器中堪称首位,其中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人龙纹玉璋”,上端的人面像以兽面雕刻,庄重尊贵,下段身体部位是两条倒置的龙纹。
接着队员们来到了‘奇珍熠熠’第四展厅,有誉为‘中华第一剑’之称的玉柄铜芯铁剑,虽然已经腐烂,但其工艺之精湛仍旧让参观者为之惊叹。还有气势恢宏的车马祭祀坑,此坑长为15米,东西宽3。82米,保存有战车5辆,战马10匹,由北向南排列,甚是壮观。
最后来到了展馆的最后一个部分“古墓秩秩”,国君墓陪葬品丰盈繁多,其中龙形组玉佩是虢国国君的身份象征,其造型,刻工,纹样都具有时代风格。玉佩,呈青玉质,冰青色略显白,由少许黄白斑纹,总共六件,依次从上到下渐小。导游讲解说,此墓极为可能是虢国国君之墓,由于历史久远已经无从考究,但是墓葬陪葬品却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谜。
下午15时团队来到了召公岛,通过旁边石碑的记载我们了解到召公岛,原称虢山岛,因山势如鸡足又名鸡足岛、金鸡山。据历史记载,周安王三年(公元前339年),虢山崩颓,堵塞黄河,逼河水倒流数十里。传说,西汉时期,黄河暴涨,有位鹤发童颜老人端坐于柴上,顺河漂流而下,至虢山岛被人救出。老者见此岛地处绝佳,便隐居下来,在岛上搭茅屋而居,潜心研读注释道德经,注本称为《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这个注本是历史上最早的注本,流传广且影响大。下图为组员在迎祥阁与牡丹亭前的合影。
下午17时,来到了迎祥阁,迎祥阁是为了纪念河上公而修建的仿唐建筑——迎祥阁,它外三层,内五层,是召公岛标志性的建筑。队员们来到了迎祥阁前,对迎祥阁的外貌,长宽等数据进行了初步的估量,爱你更加详细的描述了迎祥阁。接着向前走,便来到了宝轮寺塔,宝轮寺塔外形为唐塔,内部结构承袭宋塔的建塔方法,融合了唐、宋密桥式塔和楼阁式塔的艺术特点和结构方法,是比较特殊的塔形,外形呈抛物线状,风格典雅,结构坚实。
通过今天的调研使队员们了解了三门峡城市的古老建筑以及建筑背后的文化,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好的认同。团队成员也将通过各种方式传播这些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三门峡的建筑以及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04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