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赴恩施小分队,队长李向荣,队员席萌、王菁、胡蓓宁、刘钰洁、刘美辰、刘洋宏共同开启恩施非遗文化探寻之旅的第二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通讯员刘钰洁 胡蓓宁 摄影 王菁 刘钰洁)
7月10日上午十点整,队伍到达位于恩施市金桂大道恩施州文化中心内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开始探寻博物馆内收藏的非遗文化。
上天恩赐,大地布施——探寻恩施历史魅力
首先,队伍来到博物馆二楼的展厅,展厅内的展示让我们了解了恩施的历史起源“上天恩赐,大地布施”,淳朴的恩施土家族人将恩施独有的魅力归于天地的恩赐。通过这里的展品我们还进一步了解了作为非遗文化的恩施傩戏,其艺术形态原始古朴,流行在三岔乡一带的“还坛神”活动(一种祭祀活动),有一套完整的祭仪,俗称“二十四戏”,又称“二十四堂法事”。面具是傩戏的重要特征与表现形式。表演时,巫师们戴着各种神的面具,载歌载舞进行表演。
观摩摆手舞雕塑——感受恩施艺术魅力
继续向内探寻,可以看到雕塑形式的土家族非遗文化——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特有的民间舞蹈形式,土家语称“舍巴”、“舍巴日”。每逢新春佳节,土家人便在老师的带领下,合着锣鼓的节拍进退起舞,展示他们独有的艺术魅力。薅草锣鼓、肉连响、土家族打溜子、灯戏、恩施扬琴、南剧等均被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参观完毕,团队在博物馆门前合影留念。
探访土家族女儿城——体会恩施文化魅力
为了切身体验土家族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团队成员随后前往恩施土家族女儿城,欣赏当地最负盛名的相亲主题情景剧《赶场相亲,女儿会》。女儿会又称土家情人节,保存了古代巴人的原始婚俗,是以相亲为主要目的的大型盛会,也是土家族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一种方式,从明朝末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该情景剧改编于真实历史故事,讲述清朝雍正年间某七月十二女儿会上土家少男少女发生的爱情故事,同时向观众重现古代土家族婚庆的盛况。随着夜幕降临,盐水女神铜像下,身着土家经典服饰的青年男女们伴着声声土家鼓音步入舞台中央,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土家人热情的舞蹈,让队员们沉浸其中,表演者灵动的神情和热情奔放的舞姿也给队员们带来绝佳的视觉享受。
除了土家风情演出外,女儿城的民俗博物馆还有来自恩施各县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他们能够现场表演龙船调、傩舞、灯戏,土家民歌等一系列绝活。艺人们还教授编织西兰卡普、打桃片糕、烙画,打草鞋的技艺。队员们认真倾听了艺人们的指导,同时尝试亲手制作。
首日非遗之旅就此落幕,队员们都收获了许多关于非遗文化的知识,大家感受颇多,但是不得不在依依不舍中与灯火辉煌的女儿城挥手告别。
审核人:胡小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07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