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乡间字里”创意文旅社会实践团队
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期到石锄助耕、铁犁牛耕的铁器时代,农耕文明逐渐发展壮大。文化起源于农耕,又在其本身的特征中反映出农耕色彩。中国的农业起源于黄河流域,历史悠久。而汉字作为农耕文明的“记录者”,其字形记录着古代农耕生活的发展轨迹,是祖辈先人们的智慧结晶。
甲骨文的“禾”字,像一株成熟了的谷子,上部下垂的一笔像沉甸甸的谷穗,中部像叶,下部像根,十分形象。在农业社会中禾苗也常用来比喻其他抽象事物,很多女孩的名字里有“颖”字,最早是指禾穗的尖,后多比喻人群中出类拔萃的冒尖人才。庄稼的栽种离不开水,井提供水源,是农耕社会村庄的必有之物。“井”字像木料或石料围起来的井口栏杆,也有说是像支护井壁的方框形围栏。商周时期把一块大土地化为九小块中间是一块公田,其余八家分种,形状像“井”,成为井田制。“井”则又引申出条理分明、井井有条之意。井又是故乡的象征:背井离乡可谓是一大苦事,他乡一碗井水引得游子乡愁涌上心头。井深入地下,井口小,人坐于井底所见之天便受其局限。古人由此悟出不能“坐井观天”的人生哲理,而背井离乡可能也正是为了突破这种狭隘,可谓是知行合一。
“牛”是古代先人基本的生产工具,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资治通鉴》中曰:“牛乃农耕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为之强弱也。”在劳动力低下的农耕时代里,人们借助家牛耕田犁地、拉磨碾籽,大大提高了农忙季节里的劳动效率。古代的“牛”字,在外形上就展示出了牛的特点:上部是向上弯的牛角,长长地撑起了字的轮廓,显得威猛且有力。与“牛”字相关的汉字还有许多,“解”字最初指人们用刀把牛分割开来,“庖丁解牛”“解剖”的“解”字就是这个意思。发展到后来,把事物的整体分成几个部份来理解事物的本质,这样“解”就出现了“理解”的意思。古人把牛分的十分细致,有本意指杂色牛的“物”、用于宗庙祭祀的牛的“牺”、雄性的牛“特”等等许多类型。牛为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古神话里更是天庭盗取天仓谷种下凡拯救黎民百姓的社稷神。
现代化生产普及的今天,农耕时期的生产工具早已更新换代,铁犁牛耕也不再是先进的生产技术,汉字也在发展中改变了形状。但是汉字所记录的农耕时代的印记却永远保留了下来,衍生出了许多内涵和意义。古汉字多被收录到了博物馆与书籍之中,它所记录下的整个农耕文明时代的历史却深深刻在华夏大地上,成为了中国人血脉相承的智慧与情感。在今天,每个中华儿女仍需让其继续在传承中发展下去。
(供稿人:王卓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14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