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古代农耕文明的“记录者”——汉字

来源:许昌学院文史与传媒 作者:开发汉字文化助推

——许昌学院“乡间字里”创意文旅社会实践团队

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期到石锄助耕、铁犁牛耕的铁器时代,农耕文明逐渐发展壮大。文化起源于农耕,又在其本身的特征中反映出农耕色彩。中国的农业起源于黄河流域,历史悠久。而汉字作为农耕文明的“记录者”,其字形记录着古代农耕生活的发展轨迹,是祖辈先人们的智慧结晶。

甲骨文的“禾”字,像一株成熟了的谷子,上部下垂的一笔像沉甸甸的谷穗,中部像叶,下部像根,十分形象。在农业社会中禾苗也常用来比喻其他抽象事物,很多女孩的名字里有“颖”字,最早是指禾穗的尖,后多比喻人群中出类拔萃的冒尖人才。庄稼的栽种离不开水,井提供水源,是农耕社会村庄的必有之物。“井”字像木料或石料围起来的井口栏杆,也有说是像支护井壁的方框形围栏。商周时期把一块大土地化为九小块中间是一块公田,其余八家分种,形状像“井”,成为井田制。“井”则又引申出条理分明、井井有条之意。井又是故乡的象征:背井离乡可谓是一大苦事,他乡一碗井水引得游子乡愁涌上心头。井深入地下,井口小,人坐于井底所见之天便受其局限。古人由此悟出不能“坐井观天”的人生哲理,而背井离乡可能也正是为了突破这种狭隘,可谓是知行合一。

“牛”是古代先人基本的生产工具,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资治通鉴》中曰:“牛乃农耕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为之强弱也。”在劳动力低下的农耕时代里,人们借助家牛耕田犁地、拉磨碾籽,大大提高了农忙季节里的劳动效率。古代的“牛”字,在外形上就展示出了牛的特点:上部是向上弯的牛角,长长地撑起了字的轮廓,显得威猛且有力。与“牛”字相关的汉字还有许多,“解”字最初指人们用刀把牛分割开来,“庖丁解牛”“解剖”的“解”字就是这个意思。发展到后来,把事物的整体分成几个部份来理解事物的本质,这样“解”就出现了“理解”的意思。古人把牛分的十分细致,有本意指杂色牛的“物”、用于宗庙祭祀的牛的“牺”、雄性的牛“特”等等许多类型。牛为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古神话里更是天庭盗取天仓谷种下凡拯救黎民百姓的社稷神。

现代化生产普及的今天,农耕时期的生产工具早已更新换代,铁犁牛耕也不再是先进的生产技术,汉字也在发展中改变了形状。但是汉字所记录的农耕时代的印记却永远保留了下来,衍生出了许多内涵和意义。古汉字多被收录到了博物馆与书籍之中,它所记录下的整个农耕文明时代的历史却深深刻在华夏大地上,成为了中国人血脉相承的智慧与情感。在今天,每个中华儿女仍需让其继续在传承中发展下去。

(供稿人:王卓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14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少年强国,航天筑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做出重要战略部署,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这一伟大号召指引下,中国航天要心怀“国之大者”,朝着建设…… 周子童 烟台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中量大学子赴安吉竹乡,探索“双碳”共富路

为探究“竹林碳汇”如何实现生态、经济并行发展,了解竹产业以何种方式顺应新时代潮流,7月4日,中国计量大学“绿水青山”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以采访的方式,了解并学习…… 泮少杰 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查看全文 >>

稿件代发至国家级媒体获得评选评级优势

精选各类重点媒体、门户网站、流量自媒体 一站包办 何需东奔西走…… 国家级媒体 查看全文 >>

石工院青志协竹友中学课外辅导活动

2019年12月5日星期四下午,西南石油大学石工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在竹友中学进行课外辅导活动。下午1点整,志愿者们由南门出发。路途遥远,志愿者们仍热情不减。到达目的地后,志愿者…… 单德隆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石工院青志协校园服扫活动

石工院青志协常规扶扫活动2019年11月28日下午四点半,石工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学校南门附近开展常规服扫活动。本次活动共有50余名志愿者参与。天气严寒,但影响不了志愿者们的热诚之心,志愿…… 单德隆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石工院青志协成功开展新都医院志愿服务活动

石工院青志协新都医院志愿者服务活动2019年11月2日上午,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在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进行了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等候患者进行医院问卷调查马甲…… 张烨苓 单德隆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禁毒教育,我们在路上

禁毒教育,我们在路上——记石工院青志协军屯小学禁毒宣讲为预防青少年吸毒事件的发生,提高青少年禁毒意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2019年6月6日在军屯小学开展禁毒宣讲活…… 单德隆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松鼠AI栗浩洋:AI+教育能把所有人培养成精英

  3月26日至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成功召开。本届年会期间,AI数据处理、人与AI如何相处等话题引发了众多参会嘉宾的思考。3月27日,在IT 领袖圆桌闭门会议后,环球网财经专访了松鼠……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最新发布

百年党史为镜,明确发展新方向
百年党史为镜,明确发展新方向——学党史,提觉悟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为更好地深入学习党史,明确自身发展道路并提高思想觉悟。2021年7月12日,许昌学院以爱之名实践队的队员们通过学习强国软…
洛师蒲公英 支教走进社区
洛师蒲公英支教走进社区近日,洛阳师范学院蒲公英阳光支教队,为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举办了以“传薪播火,让爱飘散”为主题的202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洛阳师范学院蒲公英阳光支教队志愿者老…
观杨家岭革命圣地 学党史承革命精神
2021年7月1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坪”吊旧址,党史铭心红色寻访团来到了革命旧址杨家岭。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当年这里还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现…
访“红”小分队
7月10日至13日,许昌校区访“红”小分队在竹沟革命纪念馆开展访红活动。竹沟革命纪念馆是确山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总理生前亲笔题书“竹沟革命纪念馆”。在为期三天的访红之旅中,队员们先后参…
倡导文明新风 共建文明社区
【社会实践】倡导文明新风,共建文明社区为推进社区志愿者活动的深入进展,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创建文明小区。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共治共建社区治理实践团”于7月9日前往河南…
七家村小学支教第二天
7月11日今天是“三下乡”活动正式开始的第一天,今天一整遇到了很多困难,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的温暖。昨晚睡觉以及今早起床是我今天遇到的“第一道难关”,在学校习惯了晚睡晚起的我还无法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
光荣建党一百年,践行初心学党史 ——行走的思政课堂
7月4日上午,许昌学院商学院"筑梦袁庄"-弘扬青春风采,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一行,走访老党员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和生平事迹,在交谈中回忆百年党史。19岁入党,54年党龄的陈阿婆如今已经73岁了,她曾是生产队的干…
观青年洞景,悟历史重任
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第五十五队闪闪红星党史实践团来到了青年洞景区,青年洞景区位于分水苑北15公里处,豫、晋、冀三省交汇处。这里高山耸立,山清水秀,幽谷莫测。据了解,青年洞是由当时的300名优秀青年组…
倾听党员回乡建设故事,学习党员标杆模范精神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返乡下乡创业人员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近年来,返乡创新创业成为新趋势。习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人才提供保障。实施乡…
七家村小学支教第三天
7月11日今天是“三下乡”活动正式开始的第一天,今天一整遇到了很多困难,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的温暖。昨晚睡觉以及今早起床是我今天遇到的“第一道难关”,在学校习惯了晚睡晚起的我还无法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