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7月8日,邵阳学院“邵阳红”非遗文化创新传承实践服务团带着传承,来到绥宁寨市古镇,开展了传承非遗文化苗乡·万花茶。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家随着太阳的升起集合坐着车子历经了186公里到达了绥宁寨市古镇。首先实践服务团的成员们来到了东山侗族乡学校,她们找到了‘杨青芳、王如云’两位老师,老师很热情的招待了她们,给她们买来了西瓜、水等,等待她们休息片刻后,对老师进行了访问,了解到万花茶晶莹透亮,是苗家人敬客的上乘的茶饮。
两位老师教了她们万花茶的制作工序,其万花茶的制作十分独特:第一步是要先准备好材料,如成熟的冬瓜、未老的柚子皮与一把特制的小刻刀。老师说采用冬瓜和柚子原因在于这些原料可用于创作的部分面积大,便于雕刻更为精细复杂的图形,另外营养价值好,相比其他原料更耐贮藏,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苗族作为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外部政治因素和内部经济因素,历时数千年的迁徙,多数居住在半山腰和高山之上,其居住环境,大部分是高山茂林,自然资源丰富。
第二步是将成熟的冬瓜、未老的柚子皮切成手指模样大小、形状各异的片片条条,然后接着在上面加工,雕刻出花色多样、形象靓丽、栩栩如生的虫、鱼、鸟、兽、花草等吉祥如意的图案。这些图案有的活灵活现、酷似彩蝶飞舞花间,有的活像喜鹊欢聚枝头,还有的则仿佛“鱼欢秋水”“银树挂果”“百鸟朝凤”“龙凤呈祥”“新荷含苞”“蝶恋牡丹”,如此等等,宛若百花园中的奇花异草,各放光彩,各显其姿,实在美不胜收,情意融融。我在雕刻时发现,老师雕刻图案都非常的顺畅,流利。而我在雕刻的时候,总是刀拿不稳、不流畅。我问老师她们什么时候开始雕刻的,老师说到‘从小姑娘的的时候开始,那时候七八岁,现在都四五十岁啦’。当时大家都在赞叹,能够将一件事情,从小时候坚持到中年,真的很不容易。
第三步经过雕镂的万花茶,还得再用一番功夫。将之浸泡于稀稀的石花水之中,让它去掉生涩苦味,接着与明矾、青铜一起用文水煮沸返青的方法,使之仍然脆嫩、新鲜。然后再把水沥干,添加等量的白糖、桂花香精或少量的蜂蜜细心地搅拌均匀,再反复暴晒,达到透亮若白玉样子,方大功告成。饮用时,抓几片置于杯碗中,用滚开的水冲泡,就成为浓郁香甜、美名远扬的万花茶了。
两位老师还说到每当秋天到来的时候,天高气爽,苗家姑娘们一个个身着花边褶裙、头缠花帕、体态婀娜地围坐在村口的高大树荫底下,右手捻着小刻刀,左手捏着冬瓜片、精雕细刻着万花茶。用这种清香浓郁的茶种招待宾客,苗家人是有他们的习俗规格的。例如首次上门的客人,茶杯中大都有三片万花茶;假若是多次上门的常客,茶杯中就只放两片万花茶。饮茶时,主人还在各个茶杯中置有一枚特制的小汤匙,方便客人品茶。喝完茶后,杯子可不能随便乱放。要做到确切不误的置于端茶来的盘子中的原来位置上,或者等待送茶的女主人亲自端茶盘来收。
万花茶是苗家姑娘勤快、智慧和高尚习俗的产物,更是我国茶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独放的奇葩,是出自苗家人手中的艺术珍品。苗家姑娘别出心裁、心灵手巧地把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真挚追求,对美好人生的爱恋憧憬,毫无保留地雕镂进了美丽、香甜、情意浓郁的万花茶之中。 万花茶还是苗家小伙子和姑娘用来表情达意之物。当小伙子登门求婚时,假如姑娘中意,便在茶杯里给小伙子放四片万花茶,其中两朵为“并蒂莲花”,两朵为“凤凰齐翔”。如果姑娘不中意,不答应的话,那么,茶杯中就少了一片万花茶,仅有三片,并且都是些单只花鸟。求爱者若知趣,应起身告退。
在这个炙热的夏天,一群为传承非遗的年轻人在路上,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非遗文化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需要肩负起时代的重任,把非物质文化发扬光大,让非遗文化重新活起来。我想作为新时代新青年,作为一名大学生,她们应加大万花茶宣传力度,帮助农村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的万花茶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万花茶产业市场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村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帮助万花茶走遍她们中国的大片河山,走向世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22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