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探寻大田与集美学校的情缘,不能不去的地方就是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闽秀实践队的队员们正是怀着崇敬与探求的心走进了这个承载八年时光的历史地标。
据了解,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现存校舍28座,总面积3217.5亩。抗日战争爆发后,集美职校下辖的水产航海、商业、农林三校14个班614名师生在1939年内迁大田。同年9月,日寇飞机疯狂轰炸大田县城,集美职校师生迁到城郊的玉田村,乡亲们无偿腾让出43座祖祠、庙宇、民宅,安置流离失所的集美师生。从1938至1946年,集美职校师生在大田父老乡亲的帮助下,边学习边抗战,创造了抗战烽火中弦歌不辍的教育奇迹。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进入“第二集美学村”旧址)
在范建洪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走进了旧址,一栋栋年代悠久的老房子都在诉说当年的集美故事。高平堂、来宜堂、顺善堂等集美学校建筑遗址由政府组织修缮,尽最大努力向人们展示旧址原貌。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指挥部旧址里,陈列着苏区在大田发展的相关物件,范老师向队员们详尽介绍了这些物件背后的苏区发展故事,指挥部旧址的门口就是“红军井”的所在地,巨石上篆刻的“饮水思源”四个大字是革命先辈对后来者的寄语。
在校董陈村牧内迁时的住所里,仍留存着那时集美农业学校使用的农业用具和学生的农业调查报告。范老师说:“当时南洋华侨遭到日本侵略,许多侨生与家人失联,生活窘迫,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校董陈村牧当即表示:你们的家没有了,学校就是你们的家;父母联系不上,老师就是你们的父母。他倡导教师‘减薪养校’,并发起了‘一个老师至少领养一个侨生,直至他们毕业’的‘认养侨生’活动。” 陈村牧带领着学校教师把“以身作则”四字落实到行动上。在烽火校园里,老师对学生,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慈母;老师与学生,既是师生,又是亲人。
(图为范老师向队员介绍陈村牧的事迹)
接着实践队来到了集美水产航海学校旧教室,队员们坐在当年学生上课的桌椅上,看范老师拿起船模教具讲解航运知识,模拟当年上课的情景。抗战期间不停招,深山走出航海人。曾经,俞文农放弃国外高薪工作毅然回国,他掷地有声的拒绝在此时似乎穿越历史,传至队员耳边;陈维风“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也被塑成雕像摆在旧址门口。敌军轰炸,校舍被毁,在烽火连天,条件艰苦的深山里,学校与乡民联合,坚持办学,为国家输送了大量航海人才。
(图为原集美水产航海学校旧教室)
经过了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参观,队员们对“第二集美学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中发生的故事依然值得人们缅怀,其中蕴含的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奋斗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激励后人。(图源:李兰馨 林安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30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