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天河建,红旗渠精神记心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林州市实践调研团走近红旗渠,重温这段震撼世人的伟大历史,感悟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一首民谣生动地描绘出林县千百年的缺水血泪史。在这样困苦的环境中,林县人民形成特有的水意识。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嫁人不求家缠万贯,只求有水洗脸。可见林县人民对水的渴盼。
新中国成立之后,林县人民在中共林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掀起了以兴修水利和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的治山治水活动高潮。1954年5月,杨贵调任林县县委书记踏遍林州山山水水,经过三年实地调查,下定决心要解决林县缺水问题。于是,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水利事业取得可喜的成绩。然而1959年的一场大旱让林县林县县委意识到,改换天地才是林县治水的唯一出路。林县县委经过详实考察以及多方协商,做出了“引漳入林”的伟大决策。正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1960年红旗渠工程动工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国家一时拿不出资金支持,而林州全部家当仅有290万资金和三千多万斤粮食。但是林州人民不等不靠不要,在“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号召下,就工具自己修,抬筐自己编,水泥自己制,石灰自己烧,炸药自己造。林州县委着眼于根本,兼顾于眼下,实行民工自备工具和口粮,口粮不足一斤半的从集体储备粮中调剂补齐。勒紧裤腰带,争取用最少的钱干最多的事。
艰苦创业
当时林州市只有一个口号,“要想打胜仗,孩子老婆一起上”。动员令发布第二天,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涌入山西平顺县,而修渠大军面临着最紧迫的问题就是住宿问题。尽管平顺人民尽其所能提供了二百三十多间房屋,可是杯水车薪‘。于是在悬崖边,在石洞里和在山缝中,修渠人用石块简单的垒一下,用绳子一拦,就是一个简陋的住所了。“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神工铺就是修渠人住的其中一处地方。
团结协作
众多修渠工人按照营、连、班组织起来,实行军事化管理。籍革命老区精神的影响,林县人民有很强的组织性、纪律性。领导不让做的绝对不做,领导让做的一定去做,不喊累、不喊苦,大石头也一起杵。在这个集体中,每个人都像一滴水,汇成大江大河,凝聚出·强大的集体力量。
无私奉献
在修渠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任羊成凭借一根绳子荡在几十米的悬崖上、峭壁间清碎石,为了人民的事业,他即使害怕到手抖依然不惧牺牲,在高空除险;不仅如此,许多许多修渠人奉献出自己年轻年华,甚至生命。他们的精神被雕刻在了红旗渠上,被雕刻在人民心里。
吴祖太,1960年初参与红旗渠设计。作为林县水利局学历最高的人,为了确保红旗渠工程尽快实施,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不畏艰险,爬山越岭,实地勘测和精心设计相结合,每天工作到深夜。1960年3月28日傍晚,有人来报王家庄隧道掉土严重,出于对修渠工人安危的考虑,他放下了手中刚拿起来的晚饭,与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李茂德深入洞内查看险情。不幸洞顶坍塌,两位烈士被永远的压在巨石下面……
太行巍巍,渠水穿山过。如今林州已经一改贫困面貌,经济飞速发展,这与红旗渠的修建造密不可分。然而,这样一座精神丰碑——红旗渠精神将会是中国人民永不过时的精神财富。红旗渠实践、红旗渠英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需要永远铭记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32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